绪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历史背景 | 第14-25页 |
一 白区工作方针政策的转变 | 第14-18页 |
二 救国会运动的广泛兴起 | 第18-20页 |
三 基层党组织的重建及发展 | 第20-25页 |
第二章 策略分析 | 第25-46页 |
一 使用渐进的扎根策略,融入群众 | 第25-29页 |
二 采用合理的组织策略,团结群众 | 第29-33页 |
三 利用多元的宣传策略,鼓舞群众 | 第33-39页 |
四 运用适当的斗争策略,引导群众 | 第39-46页 |
第三章 运行机制 | 第46-56页 |
一 社会化路径 | 第47-49页 |
二 “启蒙”与“唤醒” | 第49-50页 |
三 组织及组织化生活 | 第50-52页 |
四 政治动员的利益兼顾原则 | 第52-54页 |
五 人格魅力及献身精神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经验启示 | 第56-63页 |
一 具有广泛的意识形态包容性 | 第57-59页 |
二 关注群众团体的组织与建构 | 第59-60页 |
三 获得“非权力性权威”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