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2页 |
1. 实验动物 | 第8页 |
2. 实验场所 | 第8页 |
3. 实验材料 | 第8-9页 |
·实验药物 | 第8页 |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实验仪器 | 第9页 |
4. 实验方法 | 第9-12页 |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9页 |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9-10页 |
·观测指标 | 第10-12页 |
5. 统计方法 | 第12页 |
实验结果 | 第12-18页 |
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 第12-13页 |
2. 大鼠死亡率情况 | 第13页 |
3. 相关指标的变化 | 第13-17页 |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 第13-14页 |
·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14页 |
·各组大鼠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观察 | 第14-17页 |
4 各组大鼠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17页 |
5 各组大鼠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6页 |
1. 阿霉素肾病大鼠早期病变不仅仅局限于肾小球 | 第18-19页 |
2. 降低尿蛋白是保护肾小管的重要治疗手段 | 第19-20页 |
3. 为防治阿霉素肾病肾小管损害,早期宜降低小管MMP-9活性,提高其抑制剂TIMP-1活性 | 第20-23页 |
4.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理—法—方—药”的认识以及补益脾肾复方理论根据 | 第23-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7-31页 |
综述 | 第31-38页 |
附图 | 第38-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声明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