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谢家沟金矿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对比
| 绪论 | 第1-15页 |
| 1 地理位置 | 第10-11页 |
| 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3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5 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34页 |
| ·地层 | 第15-22页 |
| ·岩浆岩 | 第22-27页 |
| ·构造 | 第27-33页 |
| ·矿产概况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谢家沟矿床地质特征 | 第34-59页 |
| ·地层 | 第34页 |
| ·构造 | 第34-39页 |
| ·岩浆岩 | 第39-44页 |
| ·矿体特征与矿化类型 | 第44-49页 |
| ·剪切带控矿特征 | 第49-54页 |
| ·矿物赋存状态及标型特征 | 第54-59页 |
| 第三章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 | 第59-67页 |
| ·地层 | 第59页 |
| ·构造 | 第59-60页 |
| ·岩浆岩 | 第60-61页 |
| ·矿体特征与矿化类型 | 第61-64页 |
| ·矿物赋存状态及标型特征 | 第64-67页 |
| 第四章 成矿期次划分 | 第67-72页 |
| ·谢家沟金矿成矿期次 | 第67-70页 |
| ·焦家金矿成矿期次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92页 |
| ·谢家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79页 |
| ·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73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3-76页 |
| ·原生晕变化规律 | 第76-79页 |
| ·焦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 第79-92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9-89页 |
| ·原生晕变化规律 | 第89-92页 |
| 第六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2-101页 |
| ·谢家沟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2-96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92-93页 |
| ·谢家沟金矿蚀变带内分馏系数ρ值的地球化学演化 | 第93-96页 |
| ·焦家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96-101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96-98页 |
| ·焦家金矿蚀变带内分馏系数ρ值的地球化学演化 | 第98-101页 |
| 第七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101-106页 |
| ·谢家沟金矿 K—Ar 同位素特征 | 第101-102页 |
| ·焦家金矿同位素特征 | 第102-106页 |
| ·K—Ar 同位素 | 第102页 |
| ·S、C、Pb 同位素 | 第102-104页 |
| ·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104-106页 |
| 第八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第106-112页 |
| ·谢家沟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106-110页 |
| ·包裹体类型 | 第106页 |
| ·包裹体成分 | 第106-108页 |
| ·均一法测温 | 第108页 |
| ·成矿环境 | 第108-110页 |
| ·焦家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110-112页 |
| ·包裹体成分 | 第110-111页 |
| ·成矿环境 | 第111-112页 |
| 第九章 矿模式探讨 | 第112-114页 |
| 结论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