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分析 | 第9-15页 |
一、最高额抵押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 第9-12页 |
二、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具有不特定性 | 第12-13页 |
三、最高额抵押权具有相对的适用性 | 第13页 |
四、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具有最高额限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5-17页 |
一、简化程序,促进物资融通 | 第15-16页 |
二、维系信用,促进经济发展 | 第16页 |
三、节约成本,减少耗费 | 第16页 |
四、促成交易,满足继续性交易需要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内容分析 | 第17-21页 |
一、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建立 | 第17-18页 |
二、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第四章 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完善 | 第21-43页 |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设立 | 第21-31页 |
(一) 适用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 | 第21-25页 |
(二) 抵押物的范围应该明确 | 第25页 |
(三) 最高额抵押合同的内容应该明确 | 第25-29页 |
(四) 完善最高额抵押权的登记制度 | 第29-31页 |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 | 第31-37页 |
(一) 对概括的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应该予以适当约束 | 第31-33页 |
(二) 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应该进一步明确 | 第33-34页 |
(三) 最高额抵押合同变更的私法性 | 第34-36页 |
(四) 最高额抵押权转让的规制 | 第36-37页 |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实现 | 第37-40页 |
(一) 债权确定的原因应该明确 | 第38-39页 |
(二) 债权实现的期限应该明确 | 第39-40页 |
四、最高额抵押权的限制 | 第40-43页 |
(一) 重复设定抵押权 | 第40-41页 |
(二) 减额请求权 | 第41-42页 |
(三) 消灭请求权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书目及资料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