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液压系统污染度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污染磨损机理与元件失效分析 | 第15-23页 |
| ·污染磨损机理 | 第15-20页 |
| ·固体颗粒污染物的来源 | 第15-16页 |
| ·污染磨损机理 | 第16-19页 |
| ·污染引发的失效 | 第19-20页 |
| ·液压主要元件失效分析 | 第20-22页 |
|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 第20-21页 |
| ·静压传动系 | 第21页 |
| ·各种阀件 | 第21-22页 |
| ·轴承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油液污染度分析与在线监测 | 第23-43页 |
| ·液压油污染度等级评定标准选择 | 第23-32页 |
| ·NAS1638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 第24-25页 |
| ·SAE749D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 第25-26页 |
| ·MIL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 第26页 |
| ·ISO 4406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 第26-28页 |
| ·IS04406-1999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新的规定 | 第28-30页 |
| ·IS0/DIS 11218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 第30页 |
| ·污染度等级国家标准(GB/T14039-93)概述 | 第30-31页 |
| ·污染度等级国家标准(GB/T14039-2002)概述 | 第31-32页 |
| ·本课题拟采用的污染度等级评定标准 | 第32页 |
| ·液压系统目标清洁度等级的确定 | 第32-37页 |
| ·300方挖泥船液压系统拟采用的目标清洁度 | 第37-38页 |
| ·颗粒计数技术 | 第38-39页 |
| ·液压系统污染度在线工况监测 | 第39页 |
| ·污染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选型及安装位置确定 | 第39-40页 |
| ·颗粒计数器采样信号特征提取 | 第40-42页 |
| ·颗粒计数器颗粒浓度特征值的提取和处理 | 第40-41页 |
| ·颗粒浓度标准值的确定 | 第41页 |
| ·颗粒浓度梯度特征值的提取和处理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污染度模糊故障诊断 | 第43-51页 |
| ·污染度模糊故障诊断的特点和优势 | 第43-44页 |
| ·油液污染程度与元件磨损程度的对应关系 | 第44页 |
| ·油液污染度模糊故障诊断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44-49页 |
| ·污染度故障集合与对应的故障征兆集合 | 第44-45页 |
| ·构造隶属函数 | 第45-46页 |
| ·油液污染度故障征兆向量空间的压缩与重构 | 第46-48页 |
| ·液压系统污染度模糊故障诊断过程 | 第48-49页 |
| ·实例验证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污染度在线监测诊断系统的开发 | 第51-70页 |
| ·300方远程诊断系统简要介绍 | 第51页 |
| ·船载监测与诊断系统简要介绍 | 第51-53页 |
| ·基本结构 | 第51-52页 |
| ·功能设计 | 第52-53页 |
| ·液压系统污染度监测与诊断子系统 | 第53-59页 |
| ·液压系统基本情况说明 | 第54页 |
| ·系统测试总体框架 | 第54-55页 |
| ·系统测试基本流程 | 第55-57页 |
| ·系统软硬件配置 | 第57-59页 |
| ·系统功能 | 第59-62页 |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59-60页 |
| ·系统主要模块说明 | 第60-62页 |
| ·数据库技术 | 第62-66页 |
| ·数据库存储 | 第63-65页 |
|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 第65页 |
| ·数据库容量控制 | 第65-66页 |
| ·网络通信解决方案 | 第66-68页 |
| ·网络通信技术的比较 | 第66-67页 |
| ·DataSocket技术介绍 | 第67-68页 |
| ·方案实现 | 第68页 |
| ·远程面板(REMOTE PANELS)发布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