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9-15页 |
1.1.1 农村土地制度概述 | 第9-10页 |
1.1.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几种论调 | 第10-13页 |
1.1.3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5页 |
1.2 论文研究的思路、观点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2 主要观点 | 第15-16页 |
1.2.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 几点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及现行制度特点 | 第18-28页 |
2.1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 | 第18-19页 |
2.2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集体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 | 第20-23页 |
2.3.1 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20-22页 |
2.3.2 集体土地使用制 | 第22-23页 |
2.4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 第23-28页 |
2.4.1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4页 |
2.4.2 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现状 | 第24-25页 |
2.4.3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 | 第25-28页 |
第3章 对实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认识 | 第28-46页 |
3.1 农地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3.1.1 规模经营的概念和范围 | 第28-29页 |
3.1.2 实行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1.3 影响农地规模经营的条件 | 第30-31页 |
3.2 农业效率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关系 | 第31-37页 |
3.2.1 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 第32-33页 |
3.2.2 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 第33-34页 |
3.2.3 资本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 第34-35页 |
3.2.4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的关系 | 第35-36页 |
3.2.5 农业效率的指标选择与土地经营规模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 我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第37-41页 |
3.3.1 我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必然性 | 第37-40页 |
3.3.2 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3.4 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展望 | 第41-46页 |
3.4.1 现阶段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组织形式 | 第41-43页 |
3.4.2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根本途径 | 第43-44页 |
3.4.3 我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渐进性 | 第44-46页 |
第4章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制约 | 第46-65页 |
4.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人口增长的关系 | 第47-56页 |
4.1.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使农村土地成为一种“准公共物品” | 第47-51页 |
4.1.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刺激农村人口增长的博弈分析 | 第51-55页 |
4.1.3 小结 | 第55-56页 |
4.2 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土地流失 | 第56-60页 |
4.2.1 土地流失现状 | 第56-57页 |
4.2.2 委托代理困境 | 第57-58页 |
4.2.3 委托代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58-60页 |
4.2.4 小结 | 第60页 |
4.3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 第60-64页 |
4.3.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现状 | 第60-61页 |
4.3.2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以规模经营为导向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 | 第65-75页 |
5.1 在发展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农地制度的改革 | 第65-67页 |
5.2 改革的约束条件 | 第67-69页 |
5.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 | 第69-74页 |
5.3.1 农村土地永包制的含义 | 第69-72页 |
5.3.2 农村土地永包制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 第72-73页 |
5.3.3 创新适应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的相关制度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