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5-63页 |
第一章 卵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15-42页 |
第一节 卵菌生物学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卵菌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学 | 第16-23页 |
1.基因组大小 | 第16-17页 |
2.基因组组成 | 第17页 |
3.基因结构 | 第17-19页 |
4.疫霉菌基因组 | 第19-20页 |
5.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 第20-21页 |
6.疫霉菌功能基因组学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 | 第23-26页 |
1.DNA转化技术 | 第23-24页 |
2.报告基因 | 第24页 |
3.基因沉默 | 第24-25页 |
4.遗传图谱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卵菌(疫霉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 | 第26-31页 |
1.疫霉菌致病性机制 | 第26-30页 |
·游动孢子的产生、释放及萌发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 第26-28页 |
·疫霉菌在寄主组织上附着、穿透和定殖 | 第28-29页 |
·抑制寄主防卫反应 | 第29-30页 |
2.植物防卫反应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2页 |
第二章 真菌在寄主组织定殖阶段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42-63页 |
第一节 真菌在寄主组织上定殖时差异表达基因的发现 | 第42-48页 |
1.病原菌侵染早期:附着植物表面、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发育 | 第43-44页 |
2.活体营养阶段抵抗植物防卫反应 | 第44-45页 |
3.活体营养阶段从寄主中获取营养 | 第45页 |
4.死体营养和孢子形成阶段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互作过程中植物产生的信号及诱导基因的调节因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致病性信号传导机制 | 第50-54页 |
1.G蛋白信号途径 | 第50-51页 |
2.cAMP信号途径 | 第51-52页 |
3.MAPK途径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63-147页 |
第一章 大豆疫霉侵染早期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 第63-102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65-77页 |
·材料 | 第66页 |
·供试菌株及大豆 | 第66页 |
·供试药剂和培养基 | 第66页 |
·方法 | 第66-77页 |
·大豆疫霉的培养和接种方法 | 第66页 |
·菌丝丛接种大豆叶片的形态学观察 | 第66-67页 |
·菌丝RNA的提取方法(TRIzol法) | 第67页 |
·SSH过程 | 第67-70页 |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及SSH-PCR产物的T/A克隆 | 第70-71页 |
·质粒提取方法(碱裂解法) | 第71页 |
·文库质粒的点杂交方法 | 第71-72页 |
·Virtual Northern杂交方法 | 第72-74页 |
·阳性克隆的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 | 第74页 |
·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 | 第74-77页 |
2.结果 | 第77-93页 |
·接种大豆叶片的菌丝形态变化 | 第77-78页 |
·抑制性差减文库的构建及阳性克隆的点杂交筛选 | 第78-79页 |
·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9-90页 |
·virtual Northern分析 | 第90-91页 |
·RT-PCR分析 | 第91-93页 |
3.讨论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第二章 PsPHGPx抑制Bax诱导的酵母细胞凋亡及其表达调控研究 | 第102-128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04-110页 |
·材料 | 第104-105页 |
·供试菌株和植物材料 | 第104页 |
·培养基 | 第104-105页 |
·化学试剂 | 第105页 |
·方法 | 第105-110页 |
·大豆疫霉菌株Pmg2菌丝DNA和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方法 | 第105-106页 |
·大豆疫霉PsPHGPx基因和启动子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106-107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 | 第107页 |
·电转化方法 | 第107-108页 |
·酵母实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不同条件处理大豆疫霉菌丝的方法 | 第109-110页 |
·不同条件处理大豆疫霉菌丝的RT-PCR分析方法 | 第110页 |
2.结果 | 第110-121页 |
·PsPHGPx基因序列分析 | 第110-113页 |
·大豆疫霉PHGPx的启动子含有压力反应元件和SRE元件 | 第113页 |
·大豆疫霉PHGPx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 | 第113-116页 |
·大豆疫霉PHGPx抑制Bax诱导的酵母细胞凋亡 | 第116-117页 |
·大豆疫霉PsPHGPx的表达调控研究 | 第117-121页 |
·逆境诱导大豆疫霉PsPHGPx的表达 | 第117-118页 |
·钙信号途径参与了大豆疫霉PHGPx的诱导表达 | 第118-119页 |
·PsPHGPx在大豆疫霉与大豆亲和互作中上调表达 | 第119-121页 |
3.讨论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8页 |
第三章 大豆疫霉一种新的激发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128-14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30-136页 |
·材料 | 第130页 |
·供试菌株和植物材料 | 第130页 |
·培养基 | 第130页 |
·方法 | 第130-136页 |
·大豆疫霉菌株Pmg2的DNA和RNA的提取方法 | 第130页 |
·大豆疫霉PsDI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 第130-131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 | 第131页 |
·PsDIP基因的RT-PCR分析方法 | 第131页 |
·大肠杆菌JM109、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31页 |
·PVX::PsDIP及pET32b::PsDI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31-133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方法 | 第133页 |
·烟草及棉花坏死反应分析方法 | 第133-134页 |
·烟草PR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第134-135页 |
·PsDIP功能域分析方法 | 第135-136页 |
2.结果 | 第136-143页 |
·大豆疫霉PsDIP基因序列分析 | 第136-139页 |
·PsDIP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139页 |
·PsDIP基因在亲和互作中下调表达 | 第139-140页 |
·PsDIP引起烟草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 | 第140-141页 |
·PVX::PsDIP引起烟草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 | 第140页 |
·PsDIP原核表达蛋白引起烟草发生坏死反应 | 第140-141页 |
·PsDIP原核表达蛋白注射烟草引起烟草PR基因的表达 | 第141页 |
·PsDIP的功能域研究 | 第141-143页 |
·PsDIP(N15-)引起烟草产生过敏反应 | 第141页 |
·PsDIP(h-)不能使烟草产生过敏反应 | 第141-143页 |
3.讨论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7页 |
附录 | 第147-157页 |
附录一:研究内容第三章构建的4个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147-148页 |
附录二:第四章 不同寄主来源寄生疫霉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148-15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