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导论 | 第1-18页 |
| ·书法史不等同于书家史和作品史 | 第7-10页 |
| ·历史是一种叙述 | 第10-14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8页 |
| 2 论非艺术因素在书法史研究中意义和价值 | 第18-42页 |
| ·什么是书法艺术 | 第19-27页 |
| ·什么是非书法因素 | 第27-35页 |
| ·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因素的划分 | 第27-31页 |
|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 | 第27-30页 |
| ·艺术因素和非艺术因素的划分 | 第30-31页 |
| ·什么是非艺术因素 | 第31-35页 |
| ·关注非艺术因素在书法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 第35-42页 |
| ·研究中的“简单化方法”和“复杂方法”理论 | 第35-37页 |
| ·关注非艺术因素在书法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 第37-42页 |
| 3 范式与书法艺术的自觉、发展 | 第42-55页 |
| ·何为范式 | 第42-45页 |
| ·范式的内涵 | 第42-44页 |
| ·规则和范式 | 第44-45页 |
| ·范式与书法艺术的自觉、发展 | 第45-55页 |
| ·对书法艺术范式的理解 | 第45页 |
| ·范式在理解书法史中的优先性 | 第45-48页 |
| ·范式与书法艺术的自觉、发展 | 第48-55页 |
| ·书法基本范式及其子范式 | 第49-51页 |
| ·范式的确立和书法艺术的自觉 | 第51-53页 |
| ·书法艺术范式的变革 | 第53-55页 |
| 4 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范式的逐步形成 | 第55-77页 |
| ·字体、书体的发生机制和原因 | 第55-58页 |
| ·避难就易的实用原则:字体和书体的产生与发展最根本动力 | 第58-61页 |
| ·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范式的逐步形成 | 第61-77页 |
| ·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形式范式的形成 | 第62-65页 |
| ·非艺术因素与笔法的形成 | 第65-72页 |
| ·非艺术因素与书体范式的形成 | 第72-77页 |
| 5 政治权力与书法范式的确立 | 第77-84页 |
| ·政治权力与话语霸权 | 第77-79页 |
| ·皇权的实施与艺术的统摄 | 第79-84页 |
| ·君王的倡导与“上行下效” | 第79-80页 |
| ·科举对于文人书法审美趣味的钳制 | 第80-82页 |
| ·政治权力和书法艺术畸形结合——“院体”与“台阁体”的产生 | 第82页 |
| ·《阁帖》与书法风格的传播 | 第82-84页 |
| 6 非艺术因素与书法艺术范式的变革 | 第84-95页 |
| ·碑学范式的确立与书法艺术的变革 | 第85-92页 |
| ·阳明心学与对传统帖学范式的质疑 | 第87-91页 |
| ·金石学与碑学范式的建立 | 第91-92页 |
| ·对传统书法的新一轮质疑 | 第92-95页 |
| 结语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表 | 第97-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