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薄膜物理学论文

集流体材料铜薄膜中锂离子输运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9-13页
   ·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材料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14页
 参考文献第14-16页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概述第16-36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第16-29页
     ·HARTREE-FOCK方法第16-19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19-24页
     ·赝势平面波方法第24-27页
     ·能带电子的平面波基底展开第27-28页
     ·结构优化第28-29页
   ·分子动力学方法第29-31页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三章 体材料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36-45页
   ·计算参数的测试和交换关联势的选取第36-40页
     ·计算模型和方法第36-37页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37-40页
   ·晶体铜的电子结构第40-43页
     ·晶体铜的电子态密度第40-42页
     ·晶体铜的能带结构第42-43页
     ·晶体铜的电荷密度图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四章 晶体铜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45-61页
   ·完整铜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45-52页
     ·物理模型和计算参数第45-46页
     ·晶格驰豫第46-47页
     ·表面能和功函数第47-49页
     ·完整铜表面的电子结构第49-52页
   ·铜膜中空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52-59页
     ·物理模型第52-54页
     ·晶格驰豫第54-55页
     ·空位形成能的计算第55-56页
     ·含空位缺陷铜薄膜的电子结构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铜薄膜中锂离子扩散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第61-74页
   ·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第61-62页
   ·锂离子可能的扩散机制的研究第62-70页
     ·间隙扩散机制第62-63页
     ·协同扩散机制第63-64页
     ·直接相互交换扩散机制第64-66页
     ·空位协助扩散机制第66-68页
     ·空位协助扩散机制下的计算结果第68-70页
   ·离子输运的温度效应和薄膜厚度影响第70-72页
     ·离子输运的温度效应第70-72页
     ·离子输运的薄膜厚度影响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6页
论文发表和会议报告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明代通俗小说中平民文化的确立及其内涵
下一篇:MANET网络的分簇算法与角色分离网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