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48页 |
·时代的呼唤 | 第15-25页 |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城市化时代 | 第16-20页 |
·中国世纪的召唤 | 第20-23页 |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使命 | 第23-25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 第25-35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重点 | 第30-32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成 | 第32-35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五相分析法” | 第35-48页 |
·城市发展的整体条件分析 | 第35-38页 |
·“五相分析法”的提出 | 第38-41页 |
·“五相分析法”的要义 | 第41-48页 |
2 城市发展的政府愿景 | 第48-79页 |
·城市政府愿景的涵义与意义 | 第48-52页 |
·城市政府愿景的涵义 | 第48-49页 |
·城市政府愿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 第49-52页 |
·城市政府愿景的构成分析 | 第52-66页 |
·城市政府的城市发展理念 | 第52-54页 |
·城市政府的城市发展目标 | 第54-58页 |
·城市政府的城市发展措施 | 第58-63页 |
·以城市政府愿景为中心的综合分析 | 第63-66页 |
·城市政府愿景的调整与扩展 | 第66-79页 |
·把握城市性质,选好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 第66-70页 |
·认清政府职能,发展公共产业,强化公共服务 | 第70-73页 |
·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 | 第73-79页 |
3 城市发展的市民愿景 | 第79-103页 |
·市民愿景的涵义与意义 | 第79-82页 |
·市民愿景的涵义 | 第79-80页 |
·市民愿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第80-82页 |
·市民需要的构成分析 | 第82-93页 |
·市民的就业需要 | 第82-84页 |
·市民的生活需要 | 第84-88页 |
·市民的发展需要 | 第88-90页 |
·以市民愿景为中心的综合分析 | 第90-93页 |
·市民愿景的重视与引导 | 第93-103页 |
·强化公众参与,重视市民愿望 | 第93-96页 |
·建设城市文化,引导市民需求 | 第96-99页 |
·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 | 第99-103页 |
4 城市发展的物质条件 | 第103-129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的涵义与意义 | 第103-106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的涵义 | 第103-104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 第104-106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106-118页 |
·城市发展的资源条件 | 第106-109页 |
·城市发展的资金条件 | 第109-111页 |
·城市发展的人口条件 | 第111-114页 |
·以城市发展物质条件为中心的综合分析 | 第114-118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的利用与改善 | 第118-129页 |
·城市发展物质条件的充分调查、研究、辨识 | 第118-121页 |
·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并形成市场优势 | 第121-124页 |
·对能源、水源、不可再生资源的深谋远虑 | 第124-129页 |
5 城市发展的管理条件 | 第129-162页 |
·城市发展管理条件的涵义与意义 | 第129-132页 |
·城市发展管理条件的涵义 | 第129-130页 |
·城市发展管理条件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第130-132页 |
·城市发展管理条件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132-146页 |
·城市管理理念 | 第133-136页 |
·城市管理制度 | 第136-140页 |
·城市管理效率 | 第140-143页 |
·以城市发展管理条件为中心的综合分析 | 第143-146页 |
·城市发展管理条件的发挥与提升 | 第146-162页 |
·扩大城市自治权力范围与“无为而治”的统一 | 第146-150页 |
·构建城市战略决策三方互动机制 | 第150-155页 |
·从“城市竞争”到“城市合作” | 第155-162页 |
6 城市发展的最佳效益 | 第162-191页 |
·城市最佳效益的涵义与意义 | 第162-167页 |
·城市最佳效益的涵义 | 第162-164页 |
·城市最佳效益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第164-167页 |
·城市最佳效益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167-180页 |
·城市经济效益及其提高途径 | 第167-170页 |
·城市社会效益及其提高途径 | 第170-173页 |
·城市环境效益及其提高途径 | 第173-176页 |
·以城市最佳效益为中心的综合分析 | 第176-180页 |
·城市最佳效益的考量与实现 | 第180-191页 |
·深入调查了解城市浪费,提出切实有效的战略措施 | 第180-183页 |
·建立城市效益指标体系,正确进行综合评价 | 第183-186页 |
·从“政府效率”到“城市效益” | 第186-191页 |
7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191-220页 |
·城市发展系统:客体系统与管理系统 | 第191-197页 |
·城市客体系统与城市管理系统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 第191-193页 |
·城市客体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193-195页 |
·城市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195-197页 |
·城市发展系统失调素描 | 第197-205页 |
·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 第197-198页 |
·只顾局部不顾整体 | 第198-199页 |
·只顾表面不顾实效 | 第199-200页 |
·只顾经济不顾社会 | 第200-201页 |
·只顾效率不顾公平 | 第201-202页 |
·只顾“企业”不顾“事业” | 第202-203页 |
·只顾产值不顾环境 | 第203-204页 |
·只顾建设不顾文教 | 第204-205页 |
·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系统工程要领 | 第205-215页 |
·城市发展战略系统工程的最终目标:城市人系统与物系统的最终和合 | 第205-207页 |
·城市客体系统的长期调节 | 第207-209页 |
·城市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 | 第209-211页 |
·城市发展战略文本系统内容探讨 | 第211-215页 |
·结论 | 第215-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34页 |
后记 | 第234-237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237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2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