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其适宜水位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28页 |
| ·自然地理 | 第17-19页 |
| ·交通位置 | 第17-18页 |
| ·水文气象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社会经济 | 第19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页 |
| ·地层 | 第19-21页 |
| ·区域水文概况 | 第21-27页 |
| ·含水层空间分布及特征 | 第21-25页 |
|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 第25-26页 |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28-48页 |
| ·地下水流概念模型 | 第28-36页 |
| ·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 第29-32页 |
| ·水文地质参数 | 第32-34页 |
| ·地下水流场及流动特征 | 第34-36页 |
|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36-38页 |
| ·数学模型 | 第36页 |
| ·模型软件的选择 | 第36-37页 |
| ·数值模型处理 | 第37-38页 |
| ·地下水流模型的识别验证 | 第38-44页 |
| ·研究区地下水均衡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地下水适宜水位调控 | 第48-55页 |
| ·地下水适宜水位的影响因素 | 第48页 |
| ·地下水适宜水位调控研究思路 | 第48-49页 |
| ·地下水调蓄空间的确定 | 第49-54页 |
| ·环境限制水位研究 | 第49-50页 |
| ·工程限制水位的确定 | 第50-51页 |
| ·限制水位确定与调蓄空间计算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地下水超采区预测评价 | 第55-68页 |
| ·计算依据 | 第55页 |
| ·浅层地下水超采评价 | 第55-58页 |
| ·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 第58-67页 |
| ·地下水调控方案 | 第58页 |
| ·调控方案一 | 第58-61页 |
| ·调控方案二 | 第61-65页 |
| ·二种方案横向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建议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