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市场法研究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第二节 市场法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市场法是与国际评估业接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 第10页 |
二、研究市场法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更合理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三、研究市场法是完善评估方法体系的需要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市场法的评估原理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市场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一、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相同 | 第14-15页 |
二、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相似 | 第15页 |
第二节 市场法的应用条件 | 第15-17页 |
一、评估的资产要具有一个充分活跃、公开的市场 | 第15-16页 |
二、要能找到若干交易案例 | 第16-17页 |
三、调整因素要明确且尽可能量化 | 第17页 |
第三节 市场法的评估程序 | 第17-19页 |
一、调查评估对象各方面特征,考虑市场法的应用条件是否具备 | 第17-18页 |
二、从市场上选择参照物 | 第18页 |
三、在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之间金星比较,确定调整因素 | 第18页 |
四、对调整因素的量化 | 第18-19页 |
五、以被评估对象为标准进行差异调整 | 第19页 |
六、计算评估对象资产价值 | 第19页 |
第四节 市场法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一、市场法的优点 | 第19-20页 |
二、市场法的缺点 | 第20页 |
第五节 市场法在评估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20-23页 |
一、市场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 第20-21页 |
二、市场法与收益法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市场法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替代规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市场供求平衡价值理论 | 第24页 |
第三节 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公允性定律、时间差异定律、个体差异定律与市场套利定律 | 第25-29页 |
一、公允性定律 | 第25-26页 |
二、时间差异定律 | 第26-27页 |
三、个体差异定律 | 第27-28页 |
四、市场套利定律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市场法的评估模型 | 第29-37页 |
第一节 直接比较法 | 第29-31页 |
一、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完全相同 | 第29页 |
二、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基本相同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模拟调整法 | 第31-32页 |
一、相对数调整 | 第32页 |
二、绝对数调整 | 第32页 |
第三节 模型中涉及的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一、参照物价格 | 第32-33页 |
二、交易因素 | 第33-34页 |
三、时间因素 | 第34-35页 |
四、个体因素 | 第35-36页 |
五、地域因素 | 第36页 |
六、其它因素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市场法应用的难点分析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市场信息资料的获取 | 第37-40页 |
一、信息资料的来源渠道 | 第37-39页 |
二、信息收集的基本程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参照物的选取 | 第40-41页 |
一、参照物的获取途径 | 第40页 |
二、参照物的选择标准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差异因素的量化修正 | 第41-45页 |
一、差异因素的量化 | 第41-44页 |
二、差异因素的修正 | 第44-45页 |
第四节 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45-49页 |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45-46页 |
二、在市场法中的具体应用 | 第46-49页 |
第六章 我国资产评估市场法应用的环境分析 | 第49-53页 |
第一节 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影响着市场法的应用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应积极引导市场法的应用 | 第50页 |
第三节 评估机构及人员应提高市场法应用的能力 | 第50-51页 |
第四节 信息媒介可以促进市场法的应用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