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4页 |
·内幕信息操纵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内幕信息操纵的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理论文献部分 | 第9-11页 |
·实证文献部分 | 第11-13页 |
·选题的意义和论文的结构 | 第13-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4页 |
2 内幕信息操纵的理论模型 | 第14-19页 |
·噪声、从众行为的概述 | 第14-15页 |
·内幕信息操纵视角下的GROSSMAN-STIGLITZ 模型 | 第15-19页 |
·Grossman-StiglitZ 模型简介 | 第16-17页 |
·内幕信息操纵的模型解释 | 第17-19页 |
3 内幕信息操纵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 第19-28页 |
·内幕信息操纵的现状 | 第19-20页 |
·样本以及数据说明 | 第20-21页 |
·实证研究方法及指标说明 | 第21-25页 |
·收益特征以及CAR 的计算 | 第21-22页 |
·波动率特征之指标说明 | 第22页 |
·流动性特征之指标说明 | 第22-24页 |
·BETA 指标说明 | 第24-25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25-28页 |
4 内幕信息操纵的识别分析 | 第28-34页 |
·LOGISTIC 回归、决策树等识别模型介绍 | 第28-29页 |
·Logistic 模型说明 | 第28页 |
·决策树模型 | 第28-29页 |
·样本以及识别变量的选择 | 第29-31页 |
·基准样本的构造 | 第29-30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模型识别效果的评估 | 第31-34页 |
·识别模型结果解释 | 第31-33页 |
·模型在验证组中的实际判别效果 | 第33页 |
·决策树模型在海虹控股案例中的运用 | 第33-34页 |
5 结论以及相关建议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相关建议 | 第35页 |
6 致谢 | 第35-3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8 附录(图表及程序) | 第3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