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氧化铝陶瓷凹球面精密磨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高纯度氧化铝陶瓷现状 | 第8-9页 |
·课题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氧化铝陶瓷的材料性能和去除机理 | 第11-21页 |
·氧化铝陶瓷的物理特性 | 第11-12页 |
·氧化铝陶瓷的密度测量 | 第11页 |
·氧化铝陶瓷的气孔率测量 | 第11页 |
·氧化铝陶瓷的常见物理性能 | 第11-12页 |
·氧化铝陶瓷的机械性能 | 第12-15页 |
·氧化铝陶瓷的硬度、断裂韧性的测量 | 第12-14页 |
·氧化铝陶瓷常见机械性能 | 第14-15页 |
·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15-17页 |
·氧化铝陶瓷的临界切削深度 | 第17-20页 |
·金刚石磨粒的压痕作用过程 | 第17-19页 |
·硬脆材料磨削过程中脆性—延性转变的临界条件 | 第19-20页 |
·氧化铝陶瓷的临界切削深度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凹球面精密磨削加工原理与精密磨削加工设备 | 第21-30页 |
·微量加工理论 | 第21-22页 |
·脆性材料的延性域磨削 | 第22-23页 |
·凹球面磨削加工原理 | 第23-26页 |
·球面的几何特性 | 第23-24页 |
·凹球面范成法磨削加工原理 | 第24-25页 |
·砂轮的摆放角度与砂轮当量直径的大小关系 | 第25-26页 |
·精密磨削加工设备 | 第26-29页 |
·精密数控磨床MGK1420 简介 | 第27页 |
·磨床基本结构及参数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数学模型建立与加工误差分析 | 第30-43页 |
·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曲面轮廓高度模型 | 第30-32页 |
·磨削曲面上的磨粒轨迹模型 | 第32-35页 |
·磨削轨迹图案分析和设计 | 第35-37页 |
·加工误差 | 第37-41页 |
·角度 | 第37-38页 |
·中心高 | 第38-39页 |
·X方向 | 第39页 |
·中心高和X方向 | 第39-40页 |
·刀具直径 | 第40-41页 |
·影响方式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氧化铝陶瓷凹球面精密磨削加工 | 第43-56页 |
·加工工艺 | 第43-44页 |
·工件图纸 | 第43页 |
·装夹方案 | 第43-44页 |
·加工方案 | 第44页 |
·切削深度量级选择 | 第44-46页 |
·加工参数选择 | 第44-45页 |
·磨削轨迹图案对参数选择的影响 | 第45页 |
·单个磨粒切削深度选择 | 第45-46页 |
·砂轮的选择、制造和修磨 | 第46-49页 |
·砂轮的选择 | 第46页 |
·砂轮的制造 | 第46-48页 |
·砂轮的修磨 | 第48-49页 |
·加工仿真和程序编写 | 第49-50页 |
·三维模型建立 | 第49页 |
·加工仿真 | 第49-50页 |
·程序编写 | 第50页 |
·加工球面时合适的角度 | 第50-51页 |
·精密磨削加工实验 | 第51-54页 |
·试验条件 | 第51-52页 |
·试加工对心方案 | 第52-54页 |
·加工步骤 | 第5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分析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