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 第15-20页 |
·财务风险概述 | 第15-17页 |
·风险的含义 | 第15-16页 |
·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16页 |
·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16-17页 |
·财务风险的特征 | 第17页 |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 第17-20页 |
·高校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18-19页 |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第3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 | 第20-49页 |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0-27页 |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0-21页 |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1-27页 |
·常用评价模型简要介绍 | 第27-37页 |
·主观赋权评价法 | 第27-32页 |
·客观赋权评价法 | 第32-36页 |
·主客观评价模型综述 | 第36-37页 |
·因子分析模型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收集样本数据 | 第37页 |
·指标预处理 | 第37-38页 |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 第38页 |
·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 | 第38页 |
·因子载荷的旋转 | 第38-40页 |
·计算综合评价因子得分并排序 | 第40-42页 |
·因子分析结果评价 | 第42-44页 |
·变异系数和理想解相结合模型实证分析 | 第44-47页 |
·评价指标预处理 | 第44-45页 |
·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 第45页 |
·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变异系数和理想解相结合法与因子分析法评价结果比较 | 第47-49页 |
第4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49-59页 |
·判别分析法的一般理论 | 第49-51页 |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51-52页 |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样本高校的分类 | 第52-53页 |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53-57页 |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关建议 | 第57-59页 |
第5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 | 第59-67页 |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 第59-60页 |
·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 | 第60-67页 |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控制 | 第60-62页 |
·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 | 第62-63页 |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 第63-65页 |
·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1 | 第74-76页 |
附录2 | 第76-77页 |
附录3 | 第77-80页 |
附录4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