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人间
|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 英文提要 | 第3-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一、 “人间佛教”是佛教本来的思想 | 第10-26页 |
| (一) 人间的佛陀 | 第10-14页 |
| (二) 佛陀的人间佛教思想 | 第14-17页 |
| 1 否认“梵”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 第15页 |
| 2 反对常恒独存的宇宙本体 | 第15页 |
| 3 反对祭祀 | 第15页 |
| 4 反对种姓制度 | 第15-16页 |
| 5 爱自己的祖国 | 第16-17页 |
| (三) 佛法在人间是“以人为本” | 第17-20页 |
| 1 没有主宰神 | 第18页 |
| 2 业力而非神创 | 第18-19页 |
| 3 自力而非他力 | 第19页 |
| 4 人本而非神本 | 第19-20页 |
| (四) 佛灭度后的“人间佛教” | 第20-26页 |
| 1 印度人间佛教的背景与思想 | 第20-21页 |
| 2 中国人间佛教的背景与思想 | 第21-26页 |
| 二、 人具有成佛最好条件 | 第26-42页 |
| (一) 人类的优越性 | 第26-29页 |
| 1 聪明善思,富创造性 | 第26-27页 |
| 2 自宰自制,自由塑造 | 第27-28页 |
| 3 善能自觉,最为佛种 | 第28-29页 |
| (二) 珍惜此身 | 第29-32页 |
| (三) 佛法与人生 | 第32-38页 |
| 1 人生的四法印 | 第33-35页 |
| 2 因缘所生法的人生 | 第35-36页 |
| 3 业报轮回思想 | 第36-38页 |
| (四) 小结 | 第38-42页 |
| 三、 实行人间佛教 | 第42-55页 |
| (一) “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 | 第42-44页 |
| 1 五戒 | 第42-44页 |
| 2 十善 | 第44页 |
| (二) “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 | 第44-47页 |
| 1 四摄 | 第45页 |
| 2 六度 | 第45-46页 |
| 3 修四无量心增长大悲 | 第46-47页 |
| (三) 菩萨行的人间佛教 | 第47-53页 |
| 1 菩萨的真意 | 第48-49页 |
| 2 菩提心是菩道的根本 | 第49页 |
| 3 从身口意起修菩萨道 | 第49-50页 |
| 4 化环境 | 第50-52页 |
| 5 慈善事业是菩萨道的重要部分 | 第52-53页 |
| (四) 小结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后记 | 第57-58页 |
| 参考书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