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逆向物流理论 | 第17页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理论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分析 | 第22-37页 |
·废旧手机电池概况 | 第22-24页 |
·手机电池业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手机电池生命周期流程 | 第23-24页 |
·废旧手机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 第24页 |
·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方法 | 第24-28页 |
·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的价值 | 第24-26页 |
·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 | 第26-28页 |
·国内外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现状 | 第28-36页 |
·国外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现状 | 第28-31页 |
·我国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现状 | 第31-33页 |
·经验与启示 | 第33-36页 |
·本章结论 | 第36-37页 |
3 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处理费用机制——收费补贴机制研究 | 第37-55页 |
·回收处理费用机制要素 | 第37-39页 |
·责任制度 | 第37页 |
·付费模式 | 第37-38页 |
·资金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现有回收处理费用机制分析 | 第39-40页 |
·国外典型回收处理费用机制 | 第39-40页 |
·我国现有回收处理机制分析 | 第40页 |
·收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0-42页 |
·收费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收费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的建立 | 第42-50页 |
·付费对象的分析 | 第42-44页 |
·责任制的分析 | 第44-46页 |
·付费模式的分析 | 第46-47页 |
·资金管理机制的分析 | 第47-50页 |
·生产者-消费者收费环节的分析 | 第50-52页 |
·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收费机制的建立 | 第50-51页 |
·生产者-消费者收费环节的研究 | 第51-52页 |
·废旧手机电池处理费用的补贴机制 | 第52-54页 |
·补贴范围方式 | 第52-53页 |
·补贴对象和补助方法 | 第53-54页 |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4 废旧手机电池逆向物流社会效益的博弈模型 | 第55-98页 |
·引入期政府-生产商-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 | 第55-63页 |
·三方博弈模型说明 | 第55-57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7-58页 |
·博弈模型分析 | 第58-63页 |
·三方博弈小结 | 第63页 |
·引入期政府-生产商博弈模型 | 第63-69页 |
·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63-64页 |
·博弈状态分析 | 第64-65页 |
·博弈均衡分析 | 第65-67页 |
·动态博弈分析 | 第67-69页 |
·引入期政府-专业回收处理企业博弈模型 | 第69-74页 |
·博弈模型说明 | 第69页 |
·模型描述 | 第69-70页 |
·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70-74页 |
·成熟运营期政府-回收处理企业博弈模型 | 第74-80页 |
·博弈构建说明 | 第74-76页 |
·模型描述 | 第76-78页 |
·模型分析 | 第78-80页 |
·模型小结 | 第80页 |
·案例:诺基亚手机电池逆向物流效益研究 | 第80-95页 |
·诺基亚手机电池回收简介 | 第80-83页 |
·诺基亚手机电池逆向物流成本效益模型分析 | 第83-84页 |
·诺基亚手机电池报废数量预测 | 第84-88页 |
·基于收费补贴机制的诺基亚手机逆向物流效益计算 | 第88-95页 |
·费用机制相关政策建议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95-97页 |
·费用机制相关政策建议 | 第95-96页 |
·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96-97页 |
·本章总结 | 第97-98页 |
5 总结 | 第98-101页 |
·主要工作 | 第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不足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第99-101页 |
·不足之处 | 第99页 |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作者简历 | 第103-10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