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1 合作与合作金融 | 第11-20页 |
·有关合作理论的综述 | 第11-15页 |
·合作制的概念 | 第11-12页 |
·合作原则的发展与变化 | 第12-15页 |
·对合作金融的理论述评 | 第15-18页 |
·对合作金融内涵的认定 | 第15-16页 |
·合作金融与其他金融形式的比较分析 | 第16-18页 |
·合作金融与信用合作社的关系界定 | 第18-20页 |
2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20-28页 |
·建国前的农村信用合作运动 | 第20页 |
·建国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对建国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本评价 | 第23-28页 |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23-25页 |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考察 | 第28-36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概述 | 第28-30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概念 | 第28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征 | 第28-30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考察 | 第30-34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发展 | 第30-31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对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的设想 | 第34-36页 |
4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的确立 | 第36-43页 |
·制度与制度变迁 | 第36-38页 |
·对制度的定义 | 第36-37页 |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第37-38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的确立 | 第38-43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原有制度的非均衡性分析 | 第38-39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供给 | 第39-40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需求 | 第40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的确定 | 第40-41页 |
·与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发展方向的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5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的明晰及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43-49页 |
·对如何明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的分析 | 第43-46页 |
·有关产权的理论概述 | 第43-44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关系的考察 | 第44-45页 |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的方法设计 | 第45-46页 |
·对如何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分析 | 第46-49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现有法人治理结构的存在问题 | 第47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47-49页 |
6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 | 第49-55页 |
·需注意的两个重要前提 | 第49-50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 | 第50-53页 |
·对增加信用社存款数量的探讨 | 第50-51页 |
·对增加贷款数量及提高贷款质量的探讨 | 第51-53页 |
·与业务开展有关的其他问题 | 第53-55页 |
·加大宣传,强化“农信”品牌 | 第53-54页 |
·注重人才战略,为业务开展提供智力保障 | 第54页 |
·更新观念,建立适应业务发展的创新机制 | 第54-55页 |
7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的优化建议 | 第55-58页 |
·合理处置不良资产 | 第55页 |
·尽快为农村合作金融立法 | 第55-56页 |
·给与优惠的扶持政策 | 第56页 |
·建立资金协调、结算体系 | 第56-57页 |
·尽快建立行业自律协会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