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6页 |
| ·云微物理特征和催化效应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云微物理降水机制和效果检验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9-14页 |
| ·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仪器介绍、航线设计及天气分析 | 第16-20页 |
| ·机载仪器及播撒设备 | 第16-17页 |
| ·航线设计 | 第17页 |
| ·探测作业飞行航线 | 第17-18页 |
| ·天气形势特征 | 第18-19页 |
| ·有关粒子参数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云微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 | 第20-26页 |
| ·确定云底高、云顶高及云的厚度 | 第20页 |
| ·云水凝物粒子垂直分层 | 第20-22页 |
| ·云中粒子尺度谱的垂直分布 | 第22-24页 |
| ·降水机制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暖层水凝物粒子谱拟合分析 | 第26-31页 |
| ·小云滴和雨滴尺度谱的拟合 | 第26-27页 |
| ·水凝物粒子谱拟合与误差分析 | 第27-31页 |
| ·水凝物粒子谱分布 | 第28-29页 |
| ·谱特征及误差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播撒LCO_2催化效应分析 | 第31-35页 |
| ·天气条件分析 | 第31页 |
| ·飞行方案设计 | 第31页 |
| ·催化前后云微物理观测结果 | 第31-33页 |
| ·雷达回波 | 第33-34页 |
| ·地面降水比较 | 第34-3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附图表 | 第40-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