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介质温度变化与视极化率的试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11-34页 |
·目前探测地下热源的方法 | 第11-16页 |
·磁探测法 | 第11-12页 |
·电阻率探测法 | 第12页 |
·气体探测法 | 第12-13页 |
·煤炭自燃温度探测法 | 第13-14页 |
·红外探测法 | 第14页 |
·地质雷达 | 第14页 |
·双元示踪技术 | 第14-15页 |
·遥感技术 | 第15页 |
·数理解算法 | 第15页 |
·氡气探测法 | 第15-16页 |
·激发极化法研究动态 | 第16-20页 |
·直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激发电位法对地下热源的探测 | 第18-20页 |
·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34页 |
·激发极化效应 | 第20-21页 |
·产生激发极化现象的原因 | 第21-27页 |
·激发极化找水方法原理的探讨 | 第27-28页 |
·激发极化法的工作方法 | 第28-29页 |
·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多参数试验台建立的基本思路 | 第34-37页 |
·模型建立的意义 | 第34-35页 |
·模型建立的思路 | 第35-36页 |
·模型建立的目标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模型的建立 | 第37-48页 |
·试验台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37-39页 |
·相似模型和模拟试验的分类 | 第37-38页 |
·电法勘探模型和模拟试验的原则 | 第38-39页 |
·试验台的建立 | 第39-48页 |
·试验方案、设汁原理 | 第39-40页 |
·多参数试验台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 第40-41页 |
·模型建立的步骤与过程 | 第41-48页 |
第五章 模拟试验 | 第48-53页 |
·测试仪器的选择 | 第48-51页 |
·直流电法仪仪器的选择 | 第48-50页 |
·加温和测温系统的选择 | 第50-51页 |
·测试点位置的选择 | 第51-52页 |
·试验步骤与数据采集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数据分析 | 第53-94页 |
·视电阻率参数的选择 | 第53-55页 |
·直流电法测深和水平位移与视电阻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直流电法测深和供电电压与视电阻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视极化率参数的选择 | 第55-58页 |
·直流电法测深和水平位移对视极化率的关系 | 第56-57页 |
·直流电法测深和供电电压对视极化率的关系 | 第57-58页 |
·不同AB/2递增间隔与试验结果的关系 | 第58-64页 |
·不同AB/2递增间隔对试验数据方差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不同AB/2递增间隔对试验数据平均数的影响 | 第60-64页 |
·温度变化与视极化率的关系 | 第64-70页 |
·剖面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平面变化规律 | 第66-67页 |
·不同测深水平的变化规律 | 第67-70页 |
·土介质中温度的分布 | 第70-77页 |
·温度变化和视极化率变化的关系 | 第77-82页 |
·温度分布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 第82-94页 |
·温度的分布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 第82-91页 |
·温度与加热半径的关系 | 第91-9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4-97页 |
·试验结论 | 第94-95页 |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