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制度、分工演化与经济绩效——基于分工维度对农民贫困的制度分析

第一部分 概念、假设与问题第1-51页
 1 导论第12-51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概念界定第16-24页
     ·分工经济与专业化经济第16-18页
     ·制度与组织第18-21页
     ·交易、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第21-24页
   ·假设前提第24-30页
     ·人类的行为动机第24-26页
     ·人类的行为倾向第26-27页
     ·人类行为的约束条件第27-30页
   ·均衡还是演化:对经济学研究视角的比较第30-35页
   ·分工理论文献回顾与评述第35-45页
     ·关于分工的一般理论回顾第35-42页
     ·关于分工的应用研究第42-45页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竞争还是合作第45-46页
   ·本文的逻辑思路第46-47页
   ·内容框架与主要结论第47-48页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二部分 方法论与工具第51-100页
 2 经济增长的分工视角第51-59页
   ·关于经济增长的故事第51-54页
   ·广义分工经济与迂回生产效果第54-55页
   ·经济增长的分工演化过程第55-58页
   ·小结第58-59页
 3 分工经济的产生及其时间涵义第59-69页
   ·分工发生的原因第59-63页
     ·分工与交换第59-60页
     ·绝对利益与比较利益第60-61页
     ·报酬递增第61-63页
   ·分工经济的时间涵义第63-68页
     ·人与机器分工的时间涵义第64-65页
     ·专业化经济的时间涵义第65-66页
     ·分工的溢出效应及其时间节约价值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4 比较优势、博弈策略与市场规模第69-75页
   ·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度量第69-70页
   ·分工演化的动态博弈过程第70-72页
   ·分工策略与市场规模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5 制度、分工演化的路径与绩效第75-89页
   ·制度、分工演化与协调成本第75-78页
   ·权利配置、分工演化与绩效第78-84页
     ·契约的不完全性与权利配置第79-81页
     ·权利配置、博弈策略与绩效第81-83页
     ·权利配置结构的变化与效率第83-84页
   ·经济自由对分工演化的意义第84-87页
   ·小结第87-89页
 6 不同分工水平的交换:交换权利与贫困第89-100页
   ·交换权利与贫困第89-91页
   ·不同分工水平的交换第91-96页
     ·信息不对称与讨价还价优势第91-93页
     ·报酬递增技术与竞争优势第93-96页
   ·贫困的真相:古典经济学的解释第96-99页
   ·小结第99-100页
第三部分 理论与实证第100-154页
 7 制度性贫困与自生能力--贫困的涵义、分类以及当前的问题第100-107页
   ·贫困的传统涵义和分类第100-102页
     ·贫困的涵义第100-101页
     ·贫困的分类第101-102页
   ·制度性贫困与自生能力第102-106页
     ·制度性贫困的涵义第102-103页
     ·自生能力的涵义第103-104页
     ·目前对贫困与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与问题第104-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8 农民面临的制度性贫困陷阱及其成因--一个累积循环因果关系第107-117页
   ·背景第107页
   ·对农村经济制度的历时关联分析第107-110页
   ·经济制度的共时关联分析第110-115页
   ·农村经济制度变革的路径第115-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9 农地产权冲突、农户的认知和行为第117-136页
   ·《承包法》的农地产权安排及权利冲突第117-121页
     ·农地的集体所有权与行政权的冲突第117-119页
     ·农地的集体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冲突第119页
     ·物权保护与债权保护的冲突第119-121页
   ·农户对土地流转与长期投资的态度与土地制度偏好--对《承包法》实施前后的比较第121-129页
     ·农民对土地流转和长期投资的态度和制度偏好第121-124页
     ·不同身份人员的认知比较第124-129页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解析两难困境第129-135页
     ·农地权利不明晰的后果--一个博弈模型第129-131页
     ·公平与效率冲突的原因:解析两难困境第131-132页
     ·深化农地产权变革的路径第132-135页
   ·小结第135-136页
 10 农地制度对生产技术的选择效应--一个选择机制的作用原理第136-145页
   ·研究背景第136-137页
   ·承包制下家庭经营农户的投资决策与技术选择偏好第137-140页
     ·一个投资回收模型--生产技术、土地承包期限与投资水平第138-139页
     ·承包制下农户的技术选择偏好第139-140页
   ·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经营农户的技术选择偏好第140-142页
   ·农地制度的选择效应与技术变迁第142-143页
   ·小结第143-145页
 11 分工抑制与农民的制度性贫困第145-154页
   ·“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第145-146页
   ·影响分工深化的要素第146-148页
   ·分工深化的制度阻碍第148-152页
   ·小结第152-154页
第四部分 治理机理分析第154-185页
 12 制度变迁与分工演化第154-169页
   ·制度变迁的一般原理第154-157页
   ·农村经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第157-162页
     ·农村经济制度的供给分析第157-159页
     ·农村经济制度的需求分析第159-162页
   ·制度、权利与分工演化第162-165页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分析第165-168页
   ·小结第168-169页
 13 因不自由而贫困:一个启示第169-182页
   ·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概念分歧及其冲突第169-172页
   ·政府的作用及其行为边界第172-177页
     ·权利的起源与政府的作用第172-175页
     ·政府行为的边界第175-177页
   ·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关系第177-179页
   ·经济自由、分工演进与制度性贫困第179-181页
   ·小结第181-182页
 14 结论第182-18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5-195页
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95-196页
致谢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ntranet的DNC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国风干红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