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核桃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Ⅱ)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0页
 1 文献综述一第10-26页
   ·化感作用存在的普遍性第10-13页
     ·天然生态系统中的化感作用现象第11-12页
     ·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化感现象第12-13页
   ·化感物质的来源与释放途径、化感物质的种类第13-18页
     ·化感物质的来源及释放途径第13-14页
     ·化感物质种类第14-18页
   ·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化感作用的生物检测方法第18-19页
     ·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第18页
     ·生物检测方法第18-19页
   ·化感作用的机理、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影响化感效应的因素第19-23页
     ·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第19-21页
     ·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第21页
     ·影响化感效应的主要原因第21-23页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意义、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3-24页
     ·植物化感作用的应用第24-26页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第26页
 2 文献综述二第26-29页
   ·胡桃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第27-29页
     ·抗菌活性第27页
     ·镇痛作用第27页
     ·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第27-28页
     ·抗肿瘤作用第28页
     ·改善学习和记忆作用第28页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28-29页
 3 核桃属植物核桃的研究概况和本课题的提出第29页
 4 本课题立项的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34页
 1 材料、药品与仪器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药品与仪器第30页
 2 实验内容第30-34页
   ·核桃叶提取物的制备第30页
   ·核桃叶挥发油的提取第30页
   ·生物活性检测第30-32页
     ·核桃叶石油醚浸膏、乙酸乙酯浸膏、正丁醇浸膏化感活性测定第30-31页
     ·核桃叶石油醚浸膏、乙酸乙酯浸膏、正丁醇浸膏及挥发油抑菌活性测定第31-32页
     ·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第32页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32-34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第34-59页
 1 核桃叶提取物的化感作用第34-52页
   ·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的化感作用第34-40页
     ·石油醚提取物对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第34页
     ·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34-36页
     ·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植物根长的影响第36-37页
     ·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对受体植物苗高的影响第37-38页
     ·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植物的影响第40-46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第40-42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部分提取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42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对种子根长的影响第42-43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对种子苗高的影响第43-44页
     ·核桃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核桃叶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种子的化感作用第46-52页
     ·核桃叶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第46-48页
     ·核桃叶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48页
     ·核桃叶正丁醇提取物部分对种子根长的影响第48-49页
     ·核桃叶正丁醇提取物部分对种子苗高的影响第49-50页
     ·核桃叶正丁醇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2 核桃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分析第52-53页
 3 核桃叶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第53-55页
 4 化合物Ⅰ结构分析第55-59页
   ·化合物Ⅰ的 CNMR 谱的解析第55-57页
   ·化合Ⅰ的 HNMR 谱的解析第57页
   ·化合物Ⅰ的二维图谱解析(HSQC)第57页
   ·化合物Ⅰ的 EI-MS 验证第57-59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9-62页
 1 结论第59-60页
 2 讨论第60-62页
致 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附    图第73-76页
个人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记忆生物力学研究——骨盆、髋臼三维模型仿真、力学模拟与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浦东新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