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9页 |
·人脑的基本生理结构 | 第8-9页 |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 | 第9-13页 |
·脑功能成像技术简介 | 第9-10页 |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第10-11页 |
·三类研究脑的方法 | 第11-12页 |
·脑功能成像结合的方法 | 第12-13页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及研究应用 | 第13-17页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特点 | 第15-16页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特征 | 第16-17页 |
·脑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17-18页 |
·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模型 | 第19-29页 |
·基于BOLD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生理物理机制 | 第19-24页 |
·BOLD的产生及简介 | 第20-21页 |
·脑血流和BOLD效应的关系 | 第21-22页 |
·激活脑区葡萄糖代谢的测量 | 第22-24页 |
·脑功能成像结合模型的生理学基础 | 第24-26页 |
·组织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 第24页 |
·血脑屏障和脑的血液循环 | 第24-25页 |
·血液动力学 | 第25页 |
·脑血流的调节和神经控制 | 第25-26页 |
·在脑激活时脑血流和血氧的动态变化模型:Balloon模型 | 第26-29页 |
·BOLD信号 | 第27页 |
·BALLOON模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脑电活动、新陈代谢和血动力学耦合的模型 | 第29-39页 |
·模型的具体描述 | 第29-38页 |
·模型的结构分析 | 第30-36页 |
·改进的结合血液动力学的模型 | 第36-38页 |
·模型中涉及fMRI和MRS相关参数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典型的刺激结果的研究 | 第39-42页 |
·长时间持续刺激 | 第39-41页 |
·短时间连续刺激 | 第41页 |
·神经元的适应性仿真 | 第41-42页 |
·改进血动力模型仿真结果 | 第42-44页 |
·模型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的讨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