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抢劫罪概述 | 第8-17页 |
一、 抢劫罪的定义 | 第8-10页 |
二、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 第10-17页 |
第二章 抢劫罪之犯罪对象的认定 | 第17-23页 |
一、 小额财物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 第17-19页 |
二、 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 第19-20页 |
三、 非法财物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 第20-22页 |
四、 债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抢劫罪之加重情节的认定 | 第23-34页 |
一、 “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23-24页 |
二、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 第24-25页 |
三、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 | 第25-26页 |
四、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金额巨大”的认定 | 第26-27页 |
五、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 | 第27-31页 |
六、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 | 第31-32页 |
七、 “持枪抢劫”的认定 | 第32-33页 |
八、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款”的认定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抢劫罪之转化情节的认定 | 第34-41页 |
一、 第267条中“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 第34-37页 |
二、 第269条中“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认定 | 第37-41页 |
第五章 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 第41-45页 |
一、 抢劫罪既遂与未遂认定标准的学说 | 第41-42页 |
二、 抢劫罪既遂与未遂认定标准之学说的评析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