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城市生态廊道的相关理论 | 第9-14页 |
1.1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 | 第9-12页 |
1.1.1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 | 第9-11页 |
1.1.2 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1.1.3 城市生态廊道的内涵 | 第11-12页 |
1.2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 第12-14页 |
1.2.1 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 | 第12-13页 |
1.2.2 西方城市十九世纪末的公园运动 | 第13页 |
1.2.3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 第13页 |
1.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3-14页 |
2 城市生态廊道的环境价值与作用 | 第14-18页 |
2.1 城市绿地和水面的环境价值 | 第14-15页 |
2.1.1 城市绿地的环境价值 | 第14-15页 |
2.1.2 城市水面的环境价值 | 第15页 |
2.2 生态廊道与城市生态源地的空间布局和效果 | 第15-18页 |
2.2.1 城市生态源地的平面布局 | 第15-17页 |
2.2.2 城市绿地的立体布局 | 第17-18页 |
3.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背景 | 第18-24页 |
3.1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国际背景 | 第18-20页 |
3.2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广州背景 | 第20-24页 |
3.2.1 广州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3.2.2 广州市城市形象定位 | 第21-22页 |
3.2.3 广州城市景观建设对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要求 | 第22-24页 |
4. 天河生态廊道的建设条件、意义与建设框架 | 第24-35页 |
4.1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条件分析 | 第24-28页 |
4.1.1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自然条件 | 第24-28页 |
4.1.2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人文条件 | 第28页 |
4.2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意义 | 第28-32页 |
4.2.1 生态廊道建设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规划指导思想 | 第28-29页 |
4.2.2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对于广州城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第29-31页 |
4.2.3 生态廊道建设对天河区未来发展的意义 | 第31-32页 |
4.3 天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框架 | 第32-35页 |
4.3.1 天河城市生态廊道的层次结构 | 第32-34页 |
4.3.2 天河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构想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40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35-38页 |
5.2 主要贡献和存在问题 | 第38-40页 |
5.2.1 主要贡献 | 第38页 |
5.2.2 存在问题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