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

动态存储管理机制的改进及实现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4页
目录第4-6页
图清单第6-7页
表清单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0页
 1.1 课题研究的原因及意义第8-9页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9-10页
第二章 内存管理基础设施的构建第10-20页
 2.1 内存管理的硬件基础第10-14页
  2.1.1 分段机制的硬件基础第10-12页
  2.1.2 分页机制的硬件基础第12-14页
 2.2 基本的数据结构及操作第14-20页
  2.2.1 进入保护模式的方法第14-16页
  2.2.2 物理内存空间的抽象第16页
  2.2.3 虚拟内存空间的抽象第16-20页
第三章 改进的边界标识法的具体实现第20-30页
 3.1 内存分配回收机制的基本要求第20页
 3.2 常用的分配策略第20-21页
 3.3 边界标识法原理及其改进第21-22页
 3.4 边界标识法实现中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第22-24页
 3.5 边界标识法管理机制分配算法第24-27页
 3.6 边界标识法管理机制回收算法第27-28页
 3.7 边界标识算法的分析第28-30页
第四章 伙伴系统算法的具体实现第30-39页
 4.1 外碎片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第30页
 4.2 伙伴(Buddy)系统原理第30-31页
 4.3 对伙伴系统数据结构的改进第31-33页
 4.4 伙伴系统分配算法第33-36页
 4.5 伙伴系统回收算法第36-38页
 4.6 伙伴系统算法讨论第38-39页
第五章 多级位示图目录法的具体实现第39-53页
 5.1 多级位示图目录法的提出第39页
 5.2 二级位示图目录结构第39-40页
 5.3 多级位示图目录第40-41页
 5.4 二级位示图目录法的主要数据结构第41-42页
 5.5 二级位示图目录法的分配算法第42-48页
  5.5.1 主分配流程第42-44页
  5.5.2 核心分配函数第44-48页
 5.6 回收算法流程第48-50页
 5.7 算法分析及讨论第50页
 5.8 三种管理机制性能比较及分析第50-53页
第六章 内核缓冲区动态管理的实现机制第53-65页
 6.1 主要数据结构第54-59页
 6.2 缓冲队列建立流程第59-60页
 6.3 缓冲区的分配算法流程第60-62页
 6.4 缓冲区回收算法流程第62-63页
 6.5 算法分析及讨论第63-65页
第七章 结论及今后改进方向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下一篇: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