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一、 关于诚信的内涵 | 第8-14页 |
(一)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诚信的释义 | 第8-10页 |
(二) 西方思想文化对诚信的理解及中西方诚信思想的主要不同点 | 第10-11页 |
(三) 现代意义的诚信观 | 第11-14页 |
二、 诚信的价值 | 第14-20页 |
(一) 诚信是立人之本 | 第15-16页 |
(二) 诚信是家庭之道 | 第16-17页 |
(三) 诚信是兴业之宝 | 第17-18页 |
(四) 诚信是立国之基 | 第18-19页 |
(五) 诚信是市场经济之魂 | 第19-20页 |
三、 诚信失范的现象及危害 | 第20-24页 |
(一) 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违约失信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 第20-22页 |
(二) 政治领域的弄虚作假,执法不公等失信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 第22-23页 |
(三) 文化领域的无信严重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 | 第23-24页 |
四、 失信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一) 体制转型过程中信用机制的不成熟、不健全 | 第24-25页 |
(二) 传统文化中“伪善”传统的负面影响 | 第25-26页 |
(三) 道德教育的简单化、功能化 | 第26-27页 |
(四) 社会信用信息不对称 | 第27-28页 |
(五) 政府行为不规范 | 第28-29页 |
(六) 法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五、 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 | 第30-41页 |
(一) 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信用 | 第31-32页 |
(二) 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信用 | 第32-34页 |
(三)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信用管理体系 | 第34-35页 |
(四) 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提供支持和保障 | 第35-37页 |
(五)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培育公民诚信品德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