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真丝增重技术的发展 | 第10-18页 |
·锡增重 | 第10页 |
·单宁增重 | 第10-11页 |
·丝素溶液、丝胶蛋白增重 | 第11-12页 |
·接枝增重 | 第12-18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真丝 | 第20页 |
·化学药品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真丝纱线接枝增重工艺 | 第21页 |
·接枝前后真丝纱线染色工艺 | 第21-22页 |
·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接枝率及单体利用率计算 | 第22-23页 |
·接枝反应速率的计算 | 第23页 |
·碘量法测定接枝体系的双键浓度 | 第23-24页 |
·接枝后真丝纱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4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24页 |
·热重分析 | 第24页 |
·K/S 测试 | 第24页 |
·单纱断裂强力测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双组份复合单体共聚接枝真丝纱线的工艺及结构研究 | 第25-45页 |
·复合单体的选择 | 第25-27页 |
·双组份复合单体接枝增重真丝纱线的工艺研究 | 第27-37页 |
·双组份复合单体的配比对真丝纱线接枝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HEMA、TEGDMA 的用量对接枝后真丝纱线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双组份复合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KPS 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KPS 浓度对接枝后真丝纱线白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浴比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体系 pH 值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接枝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乳化剂用量对 TEGDMA/MAA 复合体系接枝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接枝体系的单体利用率对比 | 第37-38页 |
·双组份复合单体共聚接枝后真丝纱线的结构研究 | 第38-43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8-39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 第39-41页 |
·热重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双组份复合单体共聚接枝真丝纱线的反应性研究 | 第45-54页 |
·双键转化率的测定 | 第45-47页 |
·接枝转化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接枝反应速率的测定 | 第48-49页 |
·接枝体系竞聚率的估算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双组份复合单体共聚接枝后真丝纱线的染色性能 | 第54-57页 |
·不同接枝率的真丝纱线染色后 K/S 值的变化 | 第54-56页 |
·HEMA / MAA 接枝真丝纱线染色后 K/S 值 | 第54-55页 |
·TEGDMA/MAA 接枝真丝纱线染色后 K/S 值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