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ADC的电路与优化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A/D转换技术的应用 | 第6页 |
1.2 A/D转换技术的发展 | 第6-9页 |
1.2.1 A/D转换器的发展历史 | 第6-8页 |
1.2.2 A/D转换器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2.3 A/D转换器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9-10页 |
第2章 A/D转换技术介绍 | 第10-34页 |
2.1 A/D转换器基本原理 | 第10-15页 |
2.1.1 信号采样理论 | 第10-11页 |
2.1.2 采样与保持 | 第11-13页 |
2.1.3 量化 | 第13-14页 |
2.1.4 编码 | 第14-15页 |
2.2 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 第15-25页 |
2.2.1 ADC静态性能参数 | 第16-19页 |
2.2.2 ADC动态性能参数 | 第19-25页 |
2.3 A/D转换器分类 | 第25-33页 |
2.3.1 积分型A/D转换器 | 第25-26页 |
2.3.2 压频变换型A/D转换器 | 第26页 |
2.3.3 全并行式A/D转换器 | 第26-28页 |
2.3.4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 第28-29页 |
2.3.5 流水线型A/D转换器 | 第29-31页 |
2.3.6 Σ-ΔA/D转换器 | 第31-32页 |
2.3.7 各种类型ADC简要总结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混沌ADC的设计原理 | 第34-46页 |
3.1 混沌学简介 | 第34-35页 |
3.2 信号的分形量化理论 | 第35-43页 |
3.2.1 基本思路 | 第36页 |
3.2.2 分形量化的数学原理 | 第36-43页 |
3.3 混沌A/D转换器设计原理 | 第43-45页 |
3.3.1 混沌A/D转换器原理框图 | 第43页 |
3.3.2 映射函数的设计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混沌ADC的电路设计及其仿真 | 第46-63页 |
4.1 A/D转换器的电路实现方案 | 第46-56页 |
4.1.1 电路实现的总体框架 | 第46-47页 |
4.1.2 基于加法电路的电路实现 | 第47-51页 |
4.1.3 基于开关电容的电路实现 | 第51-56页 |
4.2 混沌ADC的电路图设计 | 第56-61页 |
4.2.1 OrCAD软件介绍 | 第56-57页 |
4.2.2 基于开关电容的混沌ADC电路设计 | 第57-59页 |
4.2.3 电路中各主要元器件的选取及其性能参数 | 第59-61页 |
4.3 混沌ADC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混沌ADC的优化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 第63-80页 |
5.1 映射函数的优化设计 | 第63-71页 |
5.1.1 映射函数的鲁棒性研究 | 第63-66页 |
5.1.2 高分辨率映射函数的研究 | 第66-69页 |
5.1.3 优化映射函数的电路实现 | 第69-71页 |
5.2 高速高分辨率ADC体系结构的研究 | 第71-72页 |
5.2.1 并行结构 | 第71页 |
5.2.2 流水线结构 | 第71-72页 |
5.3 混沌ADC的基本性能分析 | 第72-78页 |
5.3.1 增益误差和失调电压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72-75页 |
5.3.2 噪声模型 | 第75-76页 |
5.3.3 系统的分辨力 | 第76-78页 |
5.4 与现有A/D转换技术的比较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束语 | 第80-81页 |
附录A 部分器件PSPICE模型 | 第81-83页 |
附录B 总电路网表文件 | 第83-85页 |
附录C 电路部分仿真结果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本文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