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环境系统论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 第5-9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根源第9-11页
 1.2 经济学的失误第11-12页
 1.3 环境经济分析第12-14页
  1.3.1 生态学观点第13页
  1.3.2 可持续发展观第13页
  1.3.3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设想第13-14页
 1.4 论文的意义及结构第14-16页
2 环境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第16-25页
 2.1 环境的价值第16-19页
  2.1.1 环境的价值第16-18页
  2.1.2 环境评价第18-19页
 2.2 福利经济学第19-22页
  2.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原因第19-20页
  2.2.2 外部性第20-21页
  2.2.3 公用品第21页
  2.2.4 边际社会机会成本(MarginalSocialOpportunityCost,MSOC)第21-22页
  2.2.5 环境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第22页
 2.3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局限第22-23页
 2.4 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23-25页
3 环境经济分析框架第25-39页
 3.1 SNA框架简介第25-27页
  3.1.1 SNA的客体范围第25-26页
  3.1.2 SNA的基本框架第26-27页
 3.2 环境与发展第27-28页
 3.3 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第28-34页
  3.3.1 核算目标第28页
  3.3.2 核算方法第28-29页
  3.3.3 基本框架第29-31页
  3.3.4 环境核算对SNA的修正第31-33页
  3.3.5 SEEA建议的估价第33-34页
  3.3.6 SEEA的不足第34页
 3.4 实物核算第34-36页
  3.4.1 实物核算的意义第34-35页
  3.4.2 实物核算的内容第35-36页
  3.4.3 实物核算框架第36页
 3.5 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第36-39页
  3.5.1 指标第36-37页
  3.5.2 环境成本(EnvironmentalCost,EC)第37-38页
  3.5.3 估价模型第38-39页
4 重庆市自然概况简介第39-42页
 4.1 重庆市自然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39页
 4.2 重庆市的经济地理位置与经济构成第39-40页
 4.3 重庆市的资源概况第40-41页
  4.3.1 矿产资源第40页
  4.3.2 水资源第40-41页
  4.3.3 土壤、森林资源第41页
 4.4 重庆市的人口特征第41-42页
5 重庆市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第42-63页
 5.1 重庆市生态环境概况第42-49页
  5.1.1 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资产第42-44页
  5.1.2 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44-48页
  5.1.3 重庆市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第48-49页
 5.2 重庆市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第49-61页
  5.2.1 重庆市生态环境实物量核算第51-54页
  5.2.2 重庆市生态环境价值量核算第54-61页
 5.3 结果第61-63页
6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初步研究第63-66页
 6.1 把环境纳入经济分析体系第63-64页
 6.2 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第64页
 6.3 加强领导,提高管理水平第64-65页
 6.4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第65页
 6.5 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第65页
 6.6 加强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工作第65-6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表:数据来源第71-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烧伤后能量代谢改变和病理过程及早期切痂调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突变型Presenilin-1基因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PC12细胞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