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计算机成像技术概况 | 第9-11页 |
1.2 苔藓植物成像技术概况 | 第11-13页 |
1.3 苔藓植物计算机成像对标本鉴定、参照系建立的重要作用 | 第13-15页 |
2、 设备与联接 | 第15-20页 |
2.1 照片—扫描仪技术 | 第15-16页 |
2.1.1 采用设备 | 第15页 |
2.1.2 设备的联接 | 第15-16页 |
2.1.3 工作原理 | 第16页 |
2.2 数码相机成像技术 | 第16-18页 |
2.2.1 选用设备 | 第16-17页 |
2.2.2 设备的联接 | 第17页 |
2.2.3 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3 CCD—视频采集卡技术 | 第18-20页 |
2.3.1 选用设备 | 第18-19页 |
2.3.2 设备的联接 | 第19页 |
2.3.3 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3、 图像技术 | 第20-32页 |
3.1 成像与输入技术 | 第20-23页 |
3.1.1 照片扫描 | 第20页 |
3.1.2 实地拍摄 | 第20-22页 |
3.1.3 显微拍摄 | 第22-23页 |
3.2 图像处理技术 | 第23-29页 |
3.2.1 色彩调整 | 第24-27页 |
3.2.2 背景修正 | 第27页 |
3.2.3 修剪 | 第27页 |
3.2.4 柔化 | 第27-28页 |
3.2.5 锐化 | 第28页 |
3.2.6 修复 | 第28-29页 |
3.2.7 放大与缩小 | 第29页 |
3.2.8 UNDO(撤消)操作 | 第29页 |
3.3 图像输出技术 | 第29-30页 |
3.3.1 硬拷贝 | 第29-30页 |
3.3.2 软拷贝 | 第30页 |
3.4 图像的储存技术 | 第30-31页 |
3.4.1 储存介质的选用 | 第30页 |
3.4.2 数据库的建立与查询 | 第30-31页 |
3.4.3 图像数据的传输 | 第31页 |
3.5 对成像结果表现度的计算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1 各技术成像统计 | 第32-34页 |
4.1.1 成像样图 | 第32-33页 |
4.1.2 各技术的成像能力 | 第33-34页 |
4.2 苔藓植物的部分特征对不同技术适用度的统计 | 第34-35页 |
4.3 对各种技术适用范围的分析 | 第35页 |
4.4 对图像处理的建议过程 | 第35-37页 |
5、 讨论 | 第37-47页 |
5.1 数码相机与传统影像技术的比较 | 第37-38页 |
5.2 对实地拍摄技巧的讨论 | 第38-40页 |
5.3 对腊叶标本拍摄技巧的讨论 | 第40-42页 |
5.4 对云母装片的讨论 | 第42页 |
5.5 电子噪声的消除 | 第42-43页 |
5.6 分辨率的耗损 | 第43-44页 |
5.6.1 过程性耗损 | 第43页 |
5.6.2 技术性耗损 | 第43-44页 |
5.6.3 数据压缩性耗损 | 第44页 |
5.7 对图像处理技术运用的讨论 | 第44页 |
5.8 不同技术成像的应用价值 | 第44-45页 |
5.9 对技术前景的展望 | 第45-47页 |
5.9.1 技术的借鉴作用 | 第45页 |
5.9.2 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 第45页 |
5.9.3 对技术行为规范的认识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