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合金的热模锻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资料综述 | 第10-23页 |
| ·锻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发展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 第11-13页 |
| ·TC4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第13-18页 |
| ·(α+β)钛合金的锻造与组织 | 第13-15页 |
| ·(α+β)钛合金的热处理与组织 | 第15-16页 |
| ·(α+β)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第16-18页 |
| ·钛合金的锻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 第18-21页 |
| ·常规锻造的局限性 | 第18页 |
| ·钛合金的等温锻造 | 第18-19页 |
| ·钛合金的超塑性成形 | 第19-20页 |
| ·钛合金的成形过程控制 | 第20-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新见解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TC4合金的热成形性能 | 第23-39页 |
| ·TC4合金的本构方程 | 第23-24页 |
| ·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24-27页 |
| ·目标函数和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试验数据 | 第26-27页 |
| ·极差分析 | 第27页 |
| ·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27-32页 |
| ·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 第27-28页 |
| ·选取较优的成形条件 | 第28页 |
| ·回归各影响因素的公式 | 第28-32页 |
| ·TC4合金的新型本构关系模型 | 第32-38页 |
| ·反映锻造热力参数影响的并联本构关系模型 | 第32-36页 |
| ·反映显微组织演化过程影响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36-37页 |
| ·TC4合金新型本构关系模型的验证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TC4合金的镦粗成形模拟 | 第39-61页 |
| ·前言 | 第39-40页 |
|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 第40-42页 |
| ·材料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40-41页 |
| ·材料变形过程的传热分析 | 第41页 |
| ·变形与传热过程的耦合分析 | 第41-42页 |
| ·镦粗试样及工艺 | 第42-43页 |
| ·模拟技术及过程 | 第43-44页 |
| ·模拟中的关键技术 | 第44-49页 |
| ·本构关系模型 | 第44页 |
| ·TC4合金的再结晶组织演化模型 | 第44-48页 |
| ·TC4合金的一些材料热物性参数 | 第48页 |
| ·网格重划分 | 第48-49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9页 |
| ·模拟结果 | 第49-58页 |
| ·试验验证 | 第58-59页 |
| ·模拟结果的应用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TC4合金的模锻成形模拟 | 第61-72页 |
| ·模锻件工艺参数及设计 | 第61页 |
| ·盘形模锻件及工艺设计方案 | 第61-68页 |
| ·盘形模锻件最终成形形状 | 第61-63页 |
| ·坯料计算 | 第63页 |
| ·工步设计 | 第63-64页 |
| ·盘形件模锻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64页 |
| ·盘形件模锻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64-65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5-68页 |
| ·框架模锻件及工艺设计方案 | 第68-72页 |
| ·框架件形状 | 第68页 |
| ·坯料计算 | 第68页 |
| ·工步设计 | 第68-69页 |
| ·终锻过程模拟中的关键技术 | 第69-70页 |
| ·框架件锻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70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TC4合金的热成形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 第72-81页 |
| ·设计与控制一体化技术 | 第73-76页 |
| ·优化设计 | 第73-74页 |
| ·智能控制 | 第74-76页 |
| ·热模锻工艺的组织控制模式 | 第76-78页 |
| ·目标函数 | 第76页 |
| ·组织稳定性函数 | 第76-77页 |
| ·组织均匀性函数 | 第77-78页 |
| ·热模锻工艺的自适应控制过程 | 第78-79页 |
| ·自适应控制理论 | 第78页 |
| ·热模锻工艺自适应控制过程 | 第78-79页 |
| ·热模锻智能控制过程应用实例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