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剂型论文

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5页
试药与仪器第15-17页
第一章 法莫替丁体内外分析方法及基本性质的研究第17-30页
 一、 方法与结果第17-27页
  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7-21页
   1.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7-20页
   1.2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0-21页
  2. 基本性质考察第21-24页
   2.1 溶液稳定性的考察第22页
   2.2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第22页
   2.3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2-24页
  3.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4-27页
   3.1 色谱条件第24页
   3.2 贮备液的制备第24页
   3.3 血样处理方法第24页
   3.4 标准曲线制备第24-25页
   3.5 分析方法的确证第25-27页
 二、 讨论与小结第27-30页
  1. 实验讨论第27-28页
  2. 研究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第30-41页
 一、 方法与结果第30-37页
  1. 实验方法第30-34页
   1.1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0-33页
   1.2 大鼠肠道各区段吸收情况的考察第33-34页
   1.3 药物浓度对肠吸收影响的考察第34页
  2. 数据处理方法第34-36页
   2.1 吸收百分率第34-35页
   2.2 吸收速率常数第35-36页
  3. 实验结果第36-37页
   3.1 药物在肠道各区段的吸收情况第36页
   3.2 药物浓度与吸收的关系第36-37页
 二、 讨论与小结第37-41页
  1. 实验讨论第37-40页
  2. 研究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剂学研究第41-63页
 一、 方法与结果第41-60页
  1. 速释微丸的制备第41-45页
   1.1 制备流程第41-42页
   1.2 处方因素及工艺因素的研究第42-43页
   1.3 微丸的制备及粉体学性质和释放度考察第43-45页
  2. 定时释放微丸的制备第45-59页
   2.1 包衣工艺条件的考察第45-47页
   2.2 定时释放微丸处方设计第47-55页
   2.3 定时释放微丸优化处方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第55-57页
   2.4 影响包衣微丸释药因素的考察第57-59页
  3. 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第59-60页
 二、 讨论与小结第60-63页
  1. 实验讨论第60-62页
  2. 研究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法莫替丁定时释放微丸的释药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第63-78页
 一、 方法与结果第63-75页
  1. 定时释放微丸的释药动力学第63页
  2. 定时释放微丸的释药机制探讨第63-65页
  3. 有机酸诱导型给药系统释药机理探讨第65-75页
   3.1 琥珀酸根离子的作用研究第65-73页
    3.1.1 包衣膜中季胺盐基团的作用第65-66页
    3.1.2 Eudragit RS与琥珀酸的离子交换反应第66-68页
    3.1.3 Eudragit RS游离膜的水化作用研究第68-70页
    3.1.4 离子交换反应与水化作用的关系第70页
    3.1.5 琥珀酸根离子作用的进一步说明第70-73页
   3.2 琥珀酸分子的作用研究第73-75页
    3.2.1 Eudragit RS游离膜的T_g测定第73-75页
    3.2.2 Eudragit RS游离膜的H_m测定第75页
 二、 讨论与小结第75-78页
  1. 实验讨论第75-77页
  2. 研究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的人体药动学研究第78-84页
 一、 方法与结果第78-82页
  1. 实验方法第78页
  2.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第78-79页
  3. 药动学参数计算第79-81页
  4.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81-82页
  5. 体内外相关性第82页
 二、 讨论与小结第82-84页
  1. 实验讨论第82-83页
  2. 研究小结第83-84页
全文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  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osephson结中的混沌、孤子与混沌中的孤子
下一篇:抽象空间非线性方程的解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