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被子植物亚门论文

濒危植物独叶草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7页
 §1.1濒危植物研究进展第8-9页
 §1.2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第9-13页
 §1.3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独叶草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立论依据及研究目的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7-23页
 §2.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7-19页
  §2.1.1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第17页
  §2.1.2气候第17-18页
  §2.1.3土壤第18页
  §2.1.4植被第18-19页
 §2.2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研究方法第20-23页
  §2.3.1样地调查第20页
  §2.3.2固定样地调查第20-22页
  §2.3.3室内测量第22-23页
第三章 独叶草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第23-27页
 §3.1地理分布第23-25页
  §3.1.1独叶草在我国的分布状况第23-24页
  §3.1.2独叶草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第24-25页
 §3.2生态学特性第25-26页
 §3.3生物学特性第26-27页
第四章 独叶草种群无性繁殖特性第27-41页
 §4.1独叶草无性系的分布状况第27-28页
 §4.2独叶草根状茎形态结构第28-29页
 §4.3独叶草根状茎的”觅食行为”及无性系小株的产生方式第29-34页
 §4.4独叶草种群繁殖比率第34-35页
 §4.5独叶草种群根状茎一年的延伸(生长)动态第35-36页
 §4.6独叶草种群构件年度变化动态第36-41页
  §4.6.1独叶草种群总和平均单株构件年度变化动态第36-37页
  §4. 6. 2不同群落类型独叶草种群根状茎年度变化动态第37-41页
第五章 独叶草有性生殖特性第41-53页
 §5.1独叶草种群生殖物候观察与分析第41-42页
 §5.2独叶草种群花粉活力测定与分析第42-43页
 §5.3独叶草种群开花结果率观察与分析第43-44页
 §5.4独叶草种群开花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4-47页
 §5.5独叶草种群花期及果期的生物量配置第47-48页
 §5.6独叶草种群生殖分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8-50页
 §5.7独叶草种群果实特性研究第50-51页
 §5.8独叶草种群种子休眠及发芽试验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3-55页
 §6.1结论第53-54页
 §6.2讨论第54页
 §6.3建议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图(独叶草花粉萌芽)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嫩江地区水肥耦合效应对大豆产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转化生长因子βs及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