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国贪污罪的立法演变问题 | 第1-8页 |
| 二、 贪污罪概念方面的问题 | 第8-12页 |
| (一) 定义方法 | 第9-11页 |
| (二) 罪名属性 | 第11-12页 |
| 三、 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方面的问题 | 第12-61页 |
| (一) 犯罪主体 | 第12-42页 |
| 1、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13-30页 |
| 2、 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的认定 | 第30-34页 |
| 3、 贪污罪共犯的认定 | 第34-39页 |
| 4、 贪污罪主体的本质特征 | 第39-42页 |
| (二) 犯罪主观方面 | 第42-44页 |
| (三) 犯罪客体 | 第44-47页 |
| (四) 犯罪客观方面 | 第47-61页 |
| 1、 行为条件 | 第48-54页 |
| 2、 行为手段 | 第54-61页 |
| 3、 行为方式 | 第61页 |
| 四、 贪污罪的认定问题 | 第61-68页 |
| (一) 对贪污罪非法占有内容的理解 | 第61-63页 |
| (二) 关于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理解 | 第63-64页 |
| (三) 贪污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 第64-6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后 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