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机群系统和单一系统映象 | 第8-9页 |
§1.2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贡献 | 第10-12页 |
第2章 机群系统的单一登录点 | 第12-26页 |
§2.1 单一登录点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 单一登录点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2.3 单一登录点技术的边界条件 | 第13-14页 |
§2.4 单一登录点技术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8页 |
§2.4.1 单一系统 | 第15页 |
§2.4.2 可扩展 | 第15页 |
§2.4.3 高可用 | 第15-16页 |
§2.4.4 负载平衡 | 第16页 |
§2.4.5 对称性 | 第16页 |
§2.4.6 透明性 | 第16-17页 |
§2.4.7 一致性 | 第17页 |
§2.4.8 高效性 | 第17页 |
§2.4.9 通用性 | 第17-18页 |
§2.5 单一登录点现有的解决方案 | 第18-26页 |
§2.5.1 基于客户端的实现方法 | 第18-20页 |
§2.5.2 基于机群的前端路由器的实现方法 | 第20-23页 |
§2.5.3 基于机群内部的实现方法 | 第23-25页 |
§2.5.4 其他的实现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曙光PowerRouter工作机制 | 第26-37页 |
§3.1 PowerRouter的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2 PowerRouter的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3.2.1 PowerRouter系统的配置 | 第27-28页 |
§3.2.2 PowerRouter的工作流程 | 第28-30页 |
§3.3 有关TCP/IP协议的原理 | 第30-36页 |
§3.3.1 NET/3网络系统IP包的接收 | 第30-32页 |
§3.3.2 协议控制块(Protocol Control Blocks) | 第32-33页 |
§3.3.3 TCP连接请求的处理 | 第33-36页 |
§3.4 PowerRouter工作原理总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PowerRouter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7-46页 |
§4.1 PowerRouter对机群系统的组织 | 第37-40页 |
§4.1 .1 多个虚拟机群系统 | 第37-38页 |
§4.1.2 动态的Server结点的增减 | 第38页 |
§4.1.3 以端口(port)为基础的机群服务 | 第38-39页 |
§4.1.4 PowerRouter的一个典型配置 | 第39-40页 |
§4.2 PowerRouter的核心结构 | 第40-42页 |
§4.3 Executor的工作流程 | 第42-43页 |
§4.4 系统资源的回收 | 第43页 |
§4.5 负载平衡的管理 | 第43-44页 |
§4.6 PowerRouter的控制界面 | 第44-46页 |
第5章 PowerRouter的高可用特性 | 第46-55页 |
§5.1 多机高可用、可移动的PowerRouter | 第46页 |
§5.2 PowerRouter的可用度模型分析 | 第46-53页 |
§5.2.1 系统可用度模型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47-49页 |
§5.2.2 马尔可夫过程和生灭过程 | 第49-50页 |
§5.2.3 PowerRouter中机群系统的可用度模型 | 第50-53页 |
§5.3 PowerRouter高可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55页 |
§5.3.1 PowerRouter结点的选择 | 第53-54页 |
§5.3.2 PowerRouter的连接状态备份 | 第54页 |
§5.3.3 备份PowerRouter结点的启动 | 第54-55页 |
第6章 性能评估 | 第55-72页 |
§6.1 PowerRouter工作流程的微观分析 | 第55-57页 |
§6.2 网络交通中自相似随机过程(Self-Similar Processes) | 第57-65页 |
§6.2.1 自相似过程的直观解释 | 第57-59页 |
§6.2.2 自相似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59-61页 |
§6.2.3 自相似随机过程的物理解释 | 第61页 |
§6.2.4 Ethernet局域网中的交通模式 | 第61-62页 |
§6.2.5 网络交通的人工合成 | 第62-64页 |
§6.2.6 认识自相似过程的重要性 | 第64-65页 |
§6.3 PowerRouter的性能测试 | 第65-72页 |
§6.3.1 PowerRouter系统性能测试的原理 | 第65页 |
§6.3.2 Webcient发出HTTP请求的时间序列 | 第65-66页 |
§6.3.3 Webclient端HTTP请求的文件大小序列 | 第66页 |
§6.3.4 Server结点上HTTP Server的文件分布 | 第66-67页 |
§6.3.5 性能测试的指标 | 第67页 |
§6.3.6 测试平台 | 第67页 |
§6.3.6 测试内容 | 第67-68页 |
§6.3.7 测试数据分析 | 第68-72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72-76页 |
§7.1 PowerRouter系统及其技术特点 | 第72-73页 |
§7.2 PowerRouter设计实现的局限性 | 第73-75页 |
§7.3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