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本文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奥沙利铂及其制剂实验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1-18页 |
1、主要实验试剂、仪器与动物 | 第11-13页 |
2、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13页 |
·、标准贮备液的配制 | 第13页 |
·、色谱条件 | 第13-14页 |
·、线性关系试验 | 第14页 |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14页 |
·、方法精密度试验 | 第14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14页 |
·、洗脱曲线的绘制 | 第14页 |
·、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包封率 | 第14-15页 |
3、结果 | 第15-17页 |
·、线性关系 | 第15页 |
·、方法精密度试验 | 第15-16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16页 |
·、洗脱曲线的绘制 | 第16-17页 |
4、讨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29页 |
1、主要实验试剂、仪器 | 第18-20页 |
2、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奥沙利铂常规脂质体的制备 | 第20页 |
·、制备条件的研究 | 第20-21页 |
3、结果 | 第21-27页 |
·、奥沙利铂脂质体的粒径与粒径分布 | 第21-22页 |
·、制备影响因素考察及处方筛选 | 第22-26页 |
·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 第26页 |
·奥沙利铂脂质体的体外释放 | 第26-27页 |
4、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 第29-46页 |
1、主要实验试剂、仪器与动物 | 第29-30页 |
2、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脂质体制备方法 | 第30页 |
·、粒径检测 | 第30页 |
·、体外释放实验检测 | 第30页 |
·、大鼠实验性大肠癌模型 | 第30-31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在大肠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1-32页 |
3、结果 | 第32-43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粒径与粒径分布 | 第32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 | 第32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32-33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 | 第33-43页 |
4、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 | 第46-60页 |
1、主要实验试剂、仪器与动物 | 第46-47页 |
2、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 | 第47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检测 | 第47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大鼠实验性大肠癌模型 | 第48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8-49页 |
3、结果 | 第49-57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 第49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包封率 | 第49页 |
·、不同温度体外释放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 | 第51-57页 |
4、讨论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研究 | 第60-74页 |
1、主要实验试剂、仪器与动物 | 第60-61页 |
2、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奥利沙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制备 | 第61页 |
·奥利沙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各种性质的检测 | 第61-62页 |
·、大鼠实验性大肠癌模型 | 第62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2-63页 |
3、结果 | 第63-71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粒径与粒径分布 | 第63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包封率 | 第63页 |
·、免疫脂质体抗体偶联率计算 | 第63页 |
·免疫脂质体免疫活性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64页 |
·、奥沙利铂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 | 第64-71页 |
4、讨论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综述 | 第78-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