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20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9-14页 |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 ·诊断标准 | 第9页 |
| ·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第9-11页 |
| ·病例选则 | 第11-12页 |
| ·一般资料 | 第12-14页 |
| 2 方法 | 第14-15页 |
| ·治疗方法 | 第14页 |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 第1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 3. 结果 | 第15-19页 |
|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5-17页 |
| ·检测指标结果 | 第17-18页 |
| ·治疗组痛经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 4 安全性观察 | 第19-20页 |
| 讨论 | 第20-30页 |
| 1 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第20-22页 |
| ·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 ·月舒乐方的立法依据治法 | 第21-22页 |
| 2 月舒乐方的方解及药物分析 | 第22-27页 |
| ·中药组成及配伍 | 第22-24页 |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7页 |
| 3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7页 |
| 4 月舒乐方疗效机理探讨 | 第27-30页 |
| ·对盆腔血流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对经血前列腺素PGF2Α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综述 | 第34-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详细摘要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