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7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23页 |
·谐波的产生与危害 | 第13-16页 |
·谐波的治理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产生 | 第16-19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第19-23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 | 第23-30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 | 第23-27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式 | 第27-30页 |
·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 第30-35页 |
·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概念 | 第30-34页 |
·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2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7-61页 |
·PFC、直流侧APF 与DC-DC 变换器 | 第37-41页 |
·传统的PFC 结构 | 第37-39页 |
·直流侧APF | 第39-40页 |
·直流侧APF、PFC 与DC-DC 变换器的关系 | 第40-41页 |
·DC-DC 变换器建模与分析方法综述 | 第41-43页 |
·DC-DC 变换器建模方法综述 | 第41-43页 |
·DC-DC 变换器分析方法综述 | 第43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电路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 第43-49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补偿原理 | 第43-45页 |
·单相串联型APF 主电路的功率级分析 | 第45-46页 |
·单相串联型APF 主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工作原理 | 第48-49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6页 |
·基本建模思路 | 第49-50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平均变量模型 | 第50-55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小信号线性模型 | 第55-56页 |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系统的分析 | 第56-60页 |
·静态分析 | 第56-58页 |
·动态小信号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直流侧串联型APF 控制方式研究 | 第61-89页 |
·基本控制方式简述 | 第61-64页 |
·基于功率平衡原理的滞环控制策略 | 第64-69页 |
·功率平衡原理 | 第64-65页 |
·直流侧串联型APF 补偿时等效电阻的确定 | 第65-66页 |
·直流侧串联型APF 基于功率平衡原理的控制方程推导 | 第66-68页 |
·串联型APF 闭环控制模型 | 第68-69页 |
·基于功率平衡原理的滞环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69-77页 |
·未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时的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加入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后的仿真分析 | 第70-71页 |
·轻载与重载时的补偿效果比较 | 第71-74页 |
·负载突变时的补偿效果 | 第74-75页 |
·负载突变时的补偿过程分析 | 第75-77页 |
·APF 主电路参数选取及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 第77-83页 |
·储能电容电压稳定值UC 与等效电阻Re 的确定 | 第77-78页 |
·电容容量C 的确定 | 第78-79页 |
·基于滞环控制的电感值L 的选取 | 第79-83页 |
·直流侧串联型APF 与传统APF 和PFC 的比较研究 | 第83-88页 |
·三种电路结构及相关物理量定义 | 第83-85页 |
·开关利用率比较 | 第85-87页 |
·补偿容量比较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4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 第89-112页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89-96页 |
·三相整流桥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 | 第89-90页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第90-94页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与电压传输比 | 第94-96页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模型 | 第96-98页 |
·双向开关S_a、S_b、S_c 的控制模型 | 第96页 |
·APF 的控制模型 | 第96-98页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分析 | 第98-111页 |
·轻载与重载时的补偿效果比较 | 第101-103页 |
·负载突变时的补偿效果 | 第103-106页 |
·负载变化对直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负载突变对直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负载变化时的补偿过程分析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5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实验研究 | 第112-124页 |
·引言 | 第112页 |
·实验电路基本信息 | 第112-113页 |
·电路参数指标 | 第112页 |
·实验用仪器设备 | 第112-113页 |
·实验样机设计 | 第113-119页 |
·主电路设计 | 第113-114页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114-119页 |
·整机实验 | 第119-123页 |
·加入APF 前后的电压电流对比 | 第119-121页 |
·不同负载时APF 的性能试验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附录 | 第134-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