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财税政策支持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分析 | 第19-22页 |
·财政支持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9页 |
·不确定性理论 | 第19-20页 |
·非对称信息理论 | 第20-21页 |
·财税政策支持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 | 第22-37页 |
·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22-25页 |
·国有合资模式下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22-23页 |
·国有自主模式下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23-24页 |
·民营自主模式下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24-25页 |
·我国支持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25-31页 |
·财政补助 | 第25-26页 |
·政府采购 | 第26页 |
·税收优惠 | 第26-31页 |
·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效应分析 | 第31-33页 |
·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 第31-32页 |
·有利于国家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 第32页 |
·有利于拓展国内外汽车市场 | 第32-33页 |
·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缺陷 | 第33-37页 |
·政府未能有效分担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风险 | 第33-34页 |
·出口退税政策缺乏弹性 | 第34-35页 |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不合理 | 第35页 |
·现行引导汽车消费的财税政策体系缺失 | 第35-37页 |
第4章 国外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37-43页 |
·国外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37-41页 |
·美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37-38页 |
·德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38-39页 |
·日本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39-40页 |
·韩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 第40-41页 |
·四国鼓励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努力促成政产学研联盟 | 第41页 |
·引导汽车制造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 | 第41-42页 |
·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 | 第42页 |
·优化税收优惠政策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建议 | 第43-53页 |
·完善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4页 |
·公平税负原则 | 第43页 |
·减负高效原则 | 第43页 |
·组织收入原则 | 第43-44页 |
·完善我国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具体建议 | 第44-49页 |
·政产学研联合助推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 | 第44-46页 |
·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 | 第46-47页 |
·有效地利用税收杠杆效应以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 | 第47页 |
·允许汽车制造企业设立研发专项资金 | 第47-48页 |
·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 | 第48-49页 |
·相关配套措施 | 第49-53页 |
·建立自主创新的评价机制 | 第49-50页 |
·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开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 | 第50-51页 |
·加强对各地汽车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支持 | 第51-52页 |
·鼓励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合作 | 第52页 |
·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保护力度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