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中的纤维跟踪算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取得的结果 | 第10-13页 |
| 第2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第13-21页 |
| ·弥散 | 第13-15页 |
| ·自由弥散 | 第13-14页 |
| ·受限弥散 | 第14-15页 |
| ·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物理基础 | 第15-16页 |
| ·DWI信号形成机制 | 第16页 |
| ·DW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定量分析 | 第16-18页 |
| ·ADC图(表观弥散系数)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3章 弥散张量成像 | 第21-35页 |
| ·脑白质的特点和各向异性弥散 | 第21-22页 |
| ·弥散张量成像的成像原理 | 第22-23页 |
| ·弥散张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 ·弥散张量的一些定量参数 | 第25-32页 |
| ·弥散张量的迹(Trace) | 第25页 |
| ·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第25-27页 |
| ·弥散张量的各向异性指数 | 第27-32页 |
| ·弥散张量的数据显示方法 | 第32-34页 |
| ·弥散特征指标彩色编码显示 | 第32页 |
| ·主方向彩色编码显示 | 第32-33页 |
| ·弥散特征向量椭球显示法 | 第33-34页 |
| ·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弥散张量成像中的纤维跟踪技术 | 第35-45页 |
| ·纤维跟踪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35-37页 |
| ·纤维跟踪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纤维跟踪的起始和终止 | 第36页 |
| ·脑白质纤维跟踪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 ·大脑的连通性 | 第37页 |
| ·现有纤维跟踪算法的总结 | 第37-44页 |
| ·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 | 第38-39页 |
| ·张量弯曲法 | 第39-41页 |
| ·向量选择跟踪法 | 第41-42页 |
| ·相关向量加权跟踪法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鲁棒纤维跟踪算法及实现 | 第45-59页 |
| ·准备工作 | 第45-47页 |
| ·数据介绍 | 第45页 |
| ·构造张量矩阵 | 第45-46页 |
| ·计算张量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各向异性指数 | 第46-47页 |
| ·鲁棒纤维跟踪算法 | 第47-56页 |
| ·种子点的选择与纤维跟踪结束条件 | 第47页 |
| ·纤维走向的确定 | 第47-48页 |
| ·Cyrus-Beck算法 | 第48-54页 |
| ·工作流程 | 第54-56页 |
| ·重建结果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