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硕士研究生择业取向研究--以南京市高校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缘起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第13-14页
   ·硕士研究生择业取向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择业与就业第14页
     ·择业取向第14-15页
     ·硕士研究生择业取向第15页
   ·研究假设和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假设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6-20页
   ·研究对象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20页
     ·文献资料法第17页
     ·问卷调查第17-18页
     ·数理统计法第18页
     ·访谈法第18-20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0-43页
   ·样本的基本情况第20-21页
     ·南京市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第20-21页
   ·主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第21-22页
     ·确认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第21页
     ·确定因子变量和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第21页
     ·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第21页
     ·计算因子变量得分第21-22页
   ·南京市应届硕士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因素分析第22-33页
     ·择业取向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 KMO 度量值第22页
     ·公共因子个数的确定第22-23页
     ·公共因子的确定与命名第23-26页
     ·南京市应届硕士毕业生择业取向的构成分析第26-33页
   ·硕士研究生择业取向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3-43页
     ·说明第33页
     ·影响硕士研究生择业取向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3-40页
     ·研究生择业观念与择业行为分析第40-43页
第四章 结论第43-49页
   ·相关结论第43-44页
   ·对策与建议第44-49页
     ·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第44-45页
     ·加大媒体的正面宣导第45页
     ·硕士研究生自身进行择业方向调整第45-46页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第46-47页
     ·用人单位主动承担培养年轻人的责任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成果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3E视角的重庆市能源发展现状评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