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建国后党对自身阶段基础与群众基础认识的历史考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2章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科学内涵与历史经验第12-20页
   ·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第12-15页
     ·阶级基础的科学内涵第13页
     ·党对自身阶级基础的定位第13-15页
   ·党的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第15-16页
     ·党的群众基础的科学内涵第15页
     ·党的群众基础具有广泛性第15-1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第16-20页
     ·片面强调工人成分的教训第16-18页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第18-20页
第3章 党在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上的深化第20-30页
   ·建国初期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第20-22页
     ·工人阶级的变化及地位第20-21页
     ·农民阶级的变化及地位第21-22页
     ·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第22页
   ·党对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新思考第22-26页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实践第23页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实践第23-24页
     ·对知识分子阶级归属的思考第24-26页
   ·对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的偏差第26-30页
     ·强调成分倾向日趋明显,再次收缩群众基础第26-27页
     ·对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认识的变化第27-30页
第4章 党在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上的曲折第30-41页
   ·十年动乱前期,对“两个基础”的认识开始出现严重偏移第30-36页
     ·国际国内背景第31-32页
     ·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论争第32-33页
     ·两个剥削阶级两个劳动阶级第33-34页
     ·开展“四清”和“五反运动”,错误认识导致的“内耗”第34-36页
   ·十年文革时期,对“两个基础”认识的全盘错乱第36-41页
     ·国际国内背景第37页
     ·认知错误:党内“走资派”第37-39页
     ·知识分子被视为“异己力量”第39-40页
     ·误分友敌:划分“红五类”和“黑七类”第40-41页
第5章 党在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上的飞跃第41-53页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41-44页
     ·工作重心的转移第41-42页
     ·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42-44页
     ·经济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第44页
   ·党对自身阶级基础认识的新变化第44-48页
     ·知识分子回归工人阶级队伍第45-47页
     ·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第47-48页
   ·党对自身群众基础认识的新飞跃第48-53页
     ·农民阶级的变化第49页
     ·新的社会阶层纳入党的群众基础第49-53页
第6章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必然性第53-64页
   ·历史的经验必须深深记取第53-56页
     ·正确看待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第53-54页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第54-55页
     ·在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上防止唯成分论第55-56页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依据第56-61页
     ·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第56-58页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向第58-61页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意义第61-64页
     ·有利于保持中国政治的稳定第61-62页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62-63页
     ·有利于实现党的现代化第63-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泽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研究
下一篇:政治生态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历史变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