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基于代谢乳酸菌株的筛选及其合成新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32页
   ·微生物催化转化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微生物代谢与调控技术的发展第14-16页
   ·青霉属(Penicillium)微生物代谢研究概况第16-19页
     ·青霉属微生物简介第16-17页
     ·青霉属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17-18页
     ·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18-19页
   ·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第19-24页
     ·溶剂萃取法的应用第19-20页
     ·薄层色谱的应用第20-21页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的应用第21-22页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第22-24页
   ·波谱技术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第24-29页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技术概述第24-25页
     ·红外光谱技术概述第25-26页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概述第26-28页
     ·核磁共振技术概述第28-29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9-32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32-43页
   ·材料第32-35页
     ·土样来源第32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2-34页
     ·试剂第34-35页
     ·仪器第35页
   ·方法第35-43页
     ·微生物的筛选方法第35页
     ·微生物催化转化条件第35-36页
     ·代谢产物的鉴定方法第36-37页
     ·化合物LAMOPD 的分离第37-38页
     ·菌株鉴定方法第38页
     ·真菌总DNA 的提取第38-39页
     ·18SrDNA 的克隆与测序第39-40页
     ·真菌菌体生物量的测定第40-41页
     ·化合物 LAMOPD 的标准曲线绘制第41页
     ·pH 值的测定第41页
     ·试剂的配制第41-42页
     ·抑菌实验第42-43页
第3章 基于代谢乳酸合成新化合物的菌株筛选及其特性研究第43-54页
 引言第43页
   ·微生物的筛选第43-45页
     ·菌株筛选方法的建立第43页
     ·目标菌株的筛选第43-44页
     ·代谢产物的LC-MS 分析第44-45页
   ·菌株K_1 的形态学特征第45-46页
     ·菌落形态特征第45-46页
     ·菌株显微特征第46页
   ·菌体K_1 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6-49页
     ·K_1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46-47页
     ·18SrDNA 序列的PCR 扩增第47页
     ·纯化产物的pMD18-T 载体连接第47-48页
     ·质粒双酶切第48页
     ·测序结果分析第48-49页
   ·Penicillium decumbens K_1 代谢合成化合物LAMOPD 的特性研究第49-53页
     ·不同培养基对Penicillium decumbens K_1 合成LAMOPD 的研究第49-50页
     ·不同碳源对Penicillium decumbens K_1 合成LAMOPD 的研究第50-51页
     ·接种时间对Penicillium decumbens K_1 合成化合物LAMOPD 的影响第51-52页
     ·Penicillium decumbens K_1 的培养与LAMOPD 的合成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化合物LAMOPD 的分离纯化与制备第54-63页
 引言第54页
   ·化合物LAMOPD 分离纯化与制备的总体思路第54-55页
   ·化合物LAMOPD 的有机溶剂萃取第55-57页
     ·化合物LAMOPD 的溶解性第55页
     ·自然pH 值萃取第55-56页
     ·调控pH 值萃取第56页
     ·正丁醇萃取LAMOPD第56-57页
   ·大孔吸附树脂D101 对化合物LAMOPD 进行分离第57-58页
     ·静态吸附分离第57-58页
     ·动态吸附分离第58页
   ·化合物LAMOPD 的制备色谱分离第58-60页
   ·化合物LAMOPD 的基本性质第60-61页
     ·Tris-饱和苯酚/氯仿抽提第60页
     ·双缩脲反应第60页
     ·茚三酮反应第60页
     ·三氯化铝反应第60页
     ·碘化铋钾反应第60页
     ·盐酸-镁粉反应第60-61页
     ·抑菌实验第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化合物LAMOPD 的结构解析第63-77页
 引言第63页
   ·紫外光谱技术对化合物LAMOPD 结构的分析第63-64页
   ·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合物LAMOPD 结构的分析第64-65页
   ·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LAMOPD 结构的分析第65-68页
   ·能谱仪对化合物LAMOPD 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第68-69页
   ·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LAMOPD 结构的分析第69-75页
     ·~1H-NMR 图谱第69-70页
     ·~(13)C-NMR 图谱第70-72页
     ·DQF-COSY 图谱第72页
     ·HSQC 图谱第72-73页
     ·HMBC 图谱第73-74页
     ·TOCSY 图谱第74-75页
   ·化合物LAMOPD 的结构推测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导师评阅表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苷等生物分子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
下一篇:甘油高转化菌K. pneumoniae XJPD-Li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