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工程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岩土力学参数辨识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边坡变形监测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总体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49页 |
·智能方法理论基础 | 第23-42页 |
·引言 | 第23-25页 |
·遗传算法 | 第25-27页 |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理论 | 第27-30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0-33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33-42页 |
·数值计算方法理论基础 | 第42-47页 |
·引言 | 第42页 |
·运动方程 | 第42-43页 |
·本构方程 | 第43页 |
·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应变、应力及节点不平衡力 | 第44页 |
·阻尼力 | 第44页 |
·计算流程 | 第44-45页 |
·屈服准则 | 第45-47页 |
·均匀设计方法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深切河谷岸坡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研究 | 第49-76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河谷宽深比对岸坡初始地应力场影响分析 | 第50-71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50-52页 |
·未考虑河谷下切作用地应力分布 | 第52-55页 |
·考虑河谷下切作用地应力分布 | 第55-57页 |
·河谷下切作用对岸坡卸荷影响深度的初步确定 | 第57-59页 |
·河谷宽深比对河谷岸坡地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59-71页 |
·考虑河谷下切因素的河谷岸坡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研究 | 第71-75页 |
·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分层及其厚度的确定 | 第71-73页 |
·考虑河流侵蚀下切作用河谷区三维初始地应力场非线性反演方法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边坡开挖过程岩体力学参数智能位移反分析方法 | 第76-83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边坡反演问题的一般理论 | 第77-80页 |
·反演问题的提法 | 第77页 |
·反演问题的求解 | 第77-78页 |
·边坡反演问题 | 第78-79页 |
·边坡工程中位移反分析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79页 |
·边坡反演问题的基础信息 | 第79-80页 |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智能位移反分析方法 | 第80-82页 |
·边坡岩体力学参数与开挖引起位移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确定 | 第81-82页 |
·位移反分析的神经网络-遗传优化算法 | 第82页 |
·反演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边坡开挖过程动态预警方法研究 | 第83-96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边坡开挖过程动态预警方法的提出 | 第84-85页 |
·边坡开挖影响区动态预警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 | 第85-87页 |
·边坡开挖过程整体变形动态监测预警方法 | 第87-95页 |
·边坡设计安全系数 | 第89-90页 |
·岩质边坡开挖过程破坏模式 | 第90-91页 |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 第91-92页 |
·开挖边坡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与边坡安全系数Fs的关系 | 第92-93页 |
·岩质边坡开挖过程整体变形动态监测预警方法技术思路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研究 | 第96-150页 |
·工程概况 | 第96-98页 |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概况 | 第96-97页 |
·溢洪道消力塘左侧边坡概况 | 第97-98页 |
·坝址区地应力场非线性反演 | 第98-126页 |
·坝址区实测地应力分析 | 第98-104页 |
·河谷宽深比对岸坡初始应力场影响分析 | 第104页 |
·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下切作用的模拟依据与假定 | 第104-105页 |
·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分层及其厚度的确定 | 第105-114页 |
·坝址区地应力场三维非线性反演 | 第114-126页 |
·溢洪道消力塘左侧边坡开挖过程岩体力学参数反演 | 第126-139页 |
·二维计算剖面概述 | 第126页 |
·监测点布置 | 第126-127页 |
·位移反分析目标的确定 | 第127页 |
·反演关键开挖步的确定 | 第127-128页 |
·开挖扰动区 | 第128页 |
·计算模型和计算条件 | 第128-130页 |
·岩体初始应力场 | 第130页 |
·采用的支护措施及其模拟方法 | 第130-134页 |
·边坡770m-755m高程开挖二维弹塑性参数反演开挖步确定 | 第134页 |
·边坡770m-755m高程开挖二维弹塑性参数反演样本构造 | 第134-138页 |
·边坡770m-755m高程开挖二维弹塑性参数反演 | 第138页 |
·边坡770m-755m高程开挖二维弹塑性参数反演结果 | 第138-139页 |
·溢洪道消力塘左侧边坡开挖过程动态监测预警指标确定 | 第139-148页 |
·监测预警安全系数范围的确定 | 第140页 |
·安全系数Fs与各岩层岩体凝聚力c关系的确定 | 第140-144页 |
·边坡破坏模式及监测预警指标的确定 | 第144页 |
·边坡预警指标量与边坡安全系数Fs之间的敏感性分析 | 第144-146页 |
·变形监测预警指标建议值的确定 | 第146-147页 |
·边坡755m~740m开挖过程安全状态判别 | 第147-148页 |
·小结 | 第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结论 | 第150-151页 |
·展望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