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1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土地整理的概念 | 第16-18页 |
·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第18-20页 |
·我国土地整理的空间尺度层次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22-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我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3-25页 |
·土地遥感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 第29-31页 |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及图像几何精校正 | 第31-32页 |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方法研究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静态分析与发展动态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 第34页 |
·政策规程与实际工程需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研究方法 | 第34页 |
·遥感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 第34-35页 |
·传统技术与现代新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 第3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8页 |
·各章研究内容安排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研究试验项目区简介 | 第40-49页 |
·项目试验区地理和社会环境 | 第40-43页 |
·试验区的选择与分析 | 第40页 |
·试验区地理和社会环境 | 第40-43页 |
·试验项目区背景 | 第43-48页 |
·试验区土地复垦整理项目简介 | 第43-45页 |
·项目区项目完成情况及效益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土地开发整理遥感评价理论基础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75页 |
·土地开发整理的遥感评价理论基础 | 第49-62页 |
·遥感解译理论基础 | 第49-54页 |
·目视解译基础及方法 | 第49-50页 |
·计算机解译理论基础 | 第50-54页 |
·遥感图像预处理数学基础 | 第54-57页 |
·傅里叶变换 | 第55-56页 |
·二维卷积及相关函数 | 第56-57页 |
·遥感信息的计算机分类方法 | 第57-62页 |
·监督分类 | 第57-60页 |
·非监督分类 | 第60-62页 |
·土地开发整理的遥感评价方法 | 第62-67页 |
·土地资源遥感卫星技术发展为评价创造了条件 | 第62-64页 |
·土壤水分的遥感测定 | 第64页 |
·土壤地表温度的遥感评价 | 第64-65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遥感评价 | 第65-66页 |
·土壤植被(状态)指数的遥感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小结 | 第67页 |
·土地开发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7-74页 |
·工程完成情况评价指标 | 第68-69页 |
·土壤质量遥感评价指际 | 第69-74页 |
·土壤水分及有机质监测 | 第70页 |
·土壤植被指数 | 第70-71页 |
·土壤植被覆盖度 | 第71-72页 |
·表土层土壤含水量 | 第72-73页 |
·土壤涝渍及潜育化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遥感评价 | 第75-94页 |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 第75-77页 |
·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77-88页 |
·工程量评价遥感数据 | 第77-78页 |
·Quick Bird影像数据预处理 | 第78-88页 |
·辐射校正 | 第78-79页 |
·图像影像切割与融合 | 第79-83页 |
·几何精校正 | 第83-88页 |
·资阳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遥感评价 | 第88-93页 |
·试验区遥感图像信息分类提取及结果分析 | 第88-90页 |
·ISODATA(自组织分类) | 第88-90页 |
·分类后处理 | 第90页 |
·指标提取及评价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遥感评价--土壤含水量 | 第94-112页 |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质量 | 第94页 |
·土壤含水量的遥感特征 | 第94-99页 |
·土壤水分的光谱特征 | 第95-97页 |
·土壤湿度与相对反射率 | 第97-99页 |
·土壤含水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 第99-105页 |
·提取土壤含水量的其他方法 | 第99-103页 |
·作物缺水指数法 | 第100页 |
·距平植被指数法 | 第100-101页 |
·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 第101页 |
·热惯量法 | 第101-102页 |
·数据同化法 | 第102-103页 |
·土壤水分光学植被盖度遥感分析 | 第103-105页 |
·土壤水分的光学植被盖度 | 第104页 |
·光学植被盖度的估算模型 | 第104-105页 |
·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提取及成果分析 | 第105-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遥感评价—土壤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 | 第112-139页 |
·植被指数及其研究分析 | 第112-118页 |
·植被指数发展概况 | 第113-115页 |
·主要植被指数及其分析 | 第115-118页 |
·比值植被指数RVI | 第116页 |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 第116-117页 |
·差值植被指数DVI | 第117页 |
·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 | 第117-118页 |
·增强植被指数EVI | 第118页 |
·植被覆盖度及其研究分析 | 第118-126页 |
·植被覆盖度 | 第118-119页 |
·植被覆盖度的研究价值 | 第119-120页 |
·遥感监测植被覆盖度 | 第120-121页 |
·用于植被覆盖度监测的遥感数据 | 第121-126页 |
·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 第122-123页 |
·中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 第123-125页 |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 第125页 |
·高光谱数据 | 第125-126页 |
·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植被指数及植被覆盖度遥感分析 | 第126-138页 |
·土壤质量的植被指数遥感分析与评价 | 第126-132页 |
·土壤质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评价与分析 | 第132-138页 |
·像元二分模型 | 第132-134页 |
·遥感信息的选取 | 第134-135页 |
·NDVI函数式估算植被覆盖度 | 第135-136页 |
·项目区土壤质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分析评价 | 第136-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七章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遥感评价--土壤潜育化分析与LBV变换法 | 第139-154页 |
·土壤潜育化及其遥感分析原理 | 第139-145页 |
·土壤潜育化机理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潜育化土壤热力学特征及其遥感解译机理 | 第141-144页 |
·涝渍灾害土壤的热惯量概念模型 | 第142-143页 |
·数值解算模型 | 第143-144页 |
·土壤温度的遥感探测分析 | 第144-145页 |
·遥感图像LBV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 第145-149页 |
·资阳项目区土壤质量及潜育化的LBV分析 | 第149-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9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54-157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 第170-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