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厚板振动时效工艺以及效果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振动时效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振动时效技术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 第10-14页 |
·振动时效技术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振动时效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1-14页 |
·振动时效技术的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振动时效机理的研究 | 第14页 |
·振动时效工艺的制定 | 第14-15页 |
·振动时效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振动时效机理分析 | 第16页 |
·铝合金振动时效的工艺研究 | 第16页 |
·振动时效对工件性能的影响 | 第16页 |
·铝合金的试验研究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振动时效机理分析 | 第18-41页 |
·残余应力分析 | 第18-27页 |
·残余应力的分类 | 第19-20页 |
·产生残余应力的机理 | 第20-21页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残余应力的调整 | 第22-25页 |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 第25-27页 |
·振动时效机理分析 | 第27-40页 |
·循环载荷下金属材料的应力与应变 | 第28-30页 |
·振动时效的宏观机理 | 第30-32页 |
·基于细观力学分析振动时效微观机理 | 第32-39页 |
·振动时效的微观机理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振动时效工艺研究 | 第41-56页 |
·参数确定 | 第41-49页 |
·激振力 | 第41-42页 |
·激振频率 | 第42-44页 |
·激振时间 | 第44-45页 |
·动应力的选择原则 | 第45-49页 |
·工件的支承和激振设备的安装 | 第49页 |
·振动时效效果评价 | 第49-54页 |
·参数曲线观察法 | 第49-50页 |
·残余应力检测法 | 第50-54页 |
·尺寸精度稳定性的检验 | 第54页 |
·试验程序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振动时效对工件性能的影响 | 第56-66页 |
·振动时效对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6页 |
·振动时效对工件抗变形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振动时效对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试验研究 | 第58-59页 |
·振动时效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59-61页 |
·振动时效对材料抗拉强度影响的分析 | 第60页 |
·振动时效对材料屈服强度影响的分析 | 第60-61页 |
·振动时效对材料断裂韧性影响的分析 | 第61页 |
·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61-65页 |
·材料的疲劳行为 | 第61-63页 |
·疲劳微裂纹形成机理 | 第63-64页 |
·振动时效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铝合金厚板振动时效试验研究 | 第66-79页 |
·7系30mm厚的铝合金短板的振动时效研究 | 第66-75页 |
·试验准备 | 第66-69页 |
·振动时效处理 | 第69页 |
·振动时效效果 | 第69-70页 |
·裂纹柔度法研究振动时效前后的铝板内部残余应力 | 第70-72页 |
·振动时效对铝合金厚板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此次试验总结 | 第74-75页 |
·2系40mm厚的铝合金长板的振动时效研究 | 第75-76页 |
·试验准备 | 第75页 |
·振动时效处理 | 第75-7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页 |
·2系30mm厚的铝合金长板的振动时效研究 | 第76-78页 |
·试验准备 | 第76-77页 |
·振动时效处理 | 第7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