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证A股IPO折价实证研究—不同发行准入制度下的比较分析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思路 | 第8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8-9页 |
·本文特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国外主要IPO折价假说 | 第10-13页 |
·以一级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出发点(传统学派) | 第10-12页 |
·以二级市场定价过高为出发点(非传统学派) | 第12-13页 |
·国内外实证研究 | 第13-18页 |
·国外学者IPO折价的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对国内外理论解释的评价 | 第18-20页 |
·国外理论解释在我国运用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国内理论解释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概述 | 第20-30页 |
·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发展评介 | 第20-21页 |
·中国A股早期IPO市场制度—审批制 | 第21-24页 |
·审批制的含义及特点 | 第21页 |
·审批制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审批制对IPO折价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中国A股IPO市场制度改革—核准制 | 第24-26页 |
·核准制的含义及特点 | 第24-25页 |
·核准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中国A股IPO市场制度改革—保荐制 | 第26-30页 |
·保荐制的含义与特点 | 第26-27页 |
·保荐制的影响 | 第27-30页 |
第四章 A股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 第30-48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数据描述 | 第30-31页 |
·研究自变量的选择 | 第31-34页 |
·IPO折价实证研究 | 第34-48页 |
·模型选择 | 第34-35页 |
·审批制下回归分析 | 第35-39页 |
·核准制下回归分析 | 第39-42页 |
·保荐制下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保荐制下回归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 | 第44-4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8-60页 |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我国IPO折价率过高的深层次原因 | 第50-54页 |
·股票发行制度的不健全 | 第50-51页 |
·股票供给严重不足 | 第51-52页 |
·投资者不够成熟 | 第52-53页 |
·券商没有发挥作为中介机构应有作用 | 第53-54页 |
·解决我国IPO高折价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 第54-60页 |
·完善我国的发行制度 | 第54-55页 |
·进一步限制部分资金进入一级市场 | 第55-56页 |
·缓解我国股票市场供求失衡的局面 | 第56页 |
·引入卖空机制是有效手段 | 第56-57页 |
·加大对投资者的监管与教育 | 第57-58页 |
·规范券商行为 | 第58-60页 |
注释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