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流域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大气降水化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环境同位素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3 水汽来源及输送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30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21-23页 |
2.2.1 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2.2.2 河流水系 | 第22-23页 |
2.3 疏勒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 第23-27页 |
2.3.1 气温变化特征 | 第23-25页 |
2.3.2 降水量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2.4 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 | 第27-30页 |
2.4.1 野外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2.4.2 水化学及同位素测定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疏勒河流域降水化学特征 | 第30-41页 |
3.1 疏勒河流域大气降水化学学特征 | 第30-36页 |
3.1.1 大气降水的水化学组成 | 第30-33页 |
3.1.2 降水离子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 第33-36页 |
3.2 离子来源及贡献 | 第36-39页 |
3.2.1 降水中离子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3.2.2 降水中的离子来源及贡献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疏勒河流域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 | 第41-59页 |
4.1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41-48页 |
4.1.1 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41-45页 |
4.1.2 当地大气降水线 | 第45-48页 |
4.2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效应 | 第48-51页 |
4.2.1 温度效应 | 第48-50页 |
4.2.2 降水量效应 | 第50-51页 |
4.2.3 其他效应 | 第51页 |
4.3 氘盈余参数 | 第51-54页 |
4.3.1 氘盈余参数特征 | 第52-53页 |
4.3.2 氘盈余与温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4.4 二次蒸发效应 | 第54-58页 |
4.4.1 二次蒸发效应 | 第54-55页 |
4.4.2 二次蒸发的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4.4.3 二次蒸发率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水汽来源特征及分析 | 第59-75页 |
5.1 水汽来源分析 | 第59-64页 |
5.1.1 水汽来源及贡献比 | 第60-62页 |
5.1.2 水汽源地分析 | 第62-64页 |
5.2 水汽来源与同位素 | 第64-66页 |
5.3 水汽输入、输出及收支的特征及变化 | 第66-73页 |
5.3.1 水汽收支情况 | 第67-70页 |
5.3.2 净水汽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 第70-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典型降水事件中同位素特征及水汽输送 | 第75-86页 |
6.1 持续性降水中同位素特征及模拟 | 第75-79页 |
6.1.1 持续性降水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75-77页 |
6.1.2 稳定同位素模拟 | 第77-79页 |
6.2 强降水事件的水汽来源与量化 | 第79-8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6-88页 |
7.2 创新点 | 第88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