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国内外加层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房屋加层与改造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 ·房屋加层与改造的几种常见方案 | 第14-16页 |
| ·直接加层结构体系 | 第16-17页 |
| ·国内直接加层工程实例 | 第17-18页 |
| ·国内结构加层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9-22页 |
| ·钢结构直接加层改造的优越性 | 第19页 |
| ·钢结构直接加层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 ·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抗震设计方法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38页 |
|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24-29页 |
| ·反应谱方法(拟动力分析法) | 第24-26页 |
| ·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分析法) | 第26-29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及模型简介 | 第29-38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29-31页 |
| ·计算模型简介 | 第31-38页 |
| 第3章 阻尼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8-50页 |
| ·阻尼问题的提出 | 第38-41页 |
| ·不同常模态阻尼比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 ·不同常模态阻尼比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4+2(有侧移) | 第41-42页 |
| ·不同常模态阻尼比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4+2(无侧移) | 第42-43页 |
| ·不同常模态阻尼比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10+2(有侧移) | 第43-45页 |
| ·瑞雷阻尼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 ·不同瑞雷阻尼下结构的地展反应—4+2有侧移 | 第45-46页 |
| ·不同瑞雷阻尼下结构的地震反应—4+2无侧移 | 第46-47页 |
| ·不同瑞雷阻尼下结构的地展反应—10+2有侧移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柱脚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0-73页 |
| ·柱脚刚度问题的提出 | 第50-52页 |
| ·振型分解法分析柱脚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表4.1第1、2项 | 第52-62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52-54页 |
| ·柱脚刚度—层地震作用(层剪力) | 第54-56页 |
| ·柱脚刚度—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56-59页 |
| ·柱脚刚度—柱轴力 | 第59-62页 |
| ·时程法分析柱脚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表4.1第3项 | 第62-72页 |
| ·结构基本信息介绍 | 第62-63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63-64页 |
| ·时程分析地震波选取 | 第64-66页 |
| ·柱脚刚度—层地震作用(层剪力) | 第66-67页 |
| ·柱脚刚度—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有无侧移加层框架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73-86页 |
| ·有无侧移加层框架形式问题的提出 | 第73页 |
| ·有无侧移加层框架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73-84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73-75页 |
| ·加层框架形式—层地震作用(层剪力) | 第75-78页 |
| ·加层框架形式—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78-82页 |
| ·加层框架形式—柱轴力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6章 加层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86-98页 |
| ·加层层数问题的提出 | 第86页 |
| ·加层层数对结构抗震型能的影响 | 第86-97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86页 |
| ·加层层数—层地震作用(层剪力) | 第86-89页 |
| ·加层层数—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89-93页 |
| ·加层层数—柱轴力 | 第93-95页 |
| ·薄弱层对加层结构的影响 | 第95-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